鄉鎮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上述問題的產生,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黨組織和黨員隊伍自身方面的主觀原因。通過調查我們感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⒈基層黨組織整體工作水平與快速發展的形勢不盡適應。當前經濟建設全面提速,改革不斷深化,開放程度日益加深,面對這種快速發展的形勢,在黨的基層組織工作上出現了一些“不適應”。一是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不適應。有些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還不完全適應這種快速的、跨越式的發展形勢。有的固步自封,固守過去的老傳統老辦法;還有的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動進取和創新的精神。二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適應。有的基層黨組織思想觀念陳舊,仍然沿用計畫經濟時代行政命令的方式來推進黨的工作,使黨的工作出現機關化、行政化的現象。三是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質不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要求基層黨組織的負責人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成為複合型的人才,而事實上我們一些基層黨組織書記是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強。

⒉部分黨組織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識有待於進一步增強。有的基層黨組織在實際工作中,“抓中心忘黨建”,中心任務和黨的建設“兩張皮”,有的是職能錯位,履行黨務職責較差。有的職能部門對基層黨組織情況缺乏深入了解,對基層黨建情況不明,出現“談行政業務滔滔不絕,說黨建工作一竅不通”的現象。部分黨員幹部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的思想,工作存在畏難情緒,積極性不高,沒有把抓經濟工作與抓黨建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落實工作只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分工不明確,職責不清,出現了“都管、都不管”的現象。

⒊部分村黨支部工作思路不清,發展農村經濟辦法不多。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黨支部為民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能力不足。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部分村沒有長期發展規劃,在發展農村經濟中,不能從傳統種植結構中解脫出來,帶領農民致富的路子不寬,辦法不多,不能滿足民眾致富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嚴重影響村黨組織在民眾中的威信。

⒋黨員整體素質偏低,制約了黨員作用的發揮。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經過調研分析,目前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出現老齡化現象嚴重,學歷層次偏低。由於年齡結結構老化,導致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由於文化知識素質低,有些黨員幹部在發揮作用上顯得有心無力,存在著三個不適應:一是獨立駕馭市場經濟和帶領農民致富的本領,與民眾盼望致富迫切心情不適應;二是有的黨支部班子成員政策水平不高,有私心雜念,與民眾要求公開、公正、公道的迫切願望不適應;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弱,與民眾日益增強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和參與意識不適應。

⒌個別村幹部更換頻繁,財務交接不清。調查發現大多落後村,一是幹部難選、更換頻繁,二是財務制度混亂、交接不清。導致遺留問題年復一年,民眾積怨深,新上任幹部工作難開展,並且每任幹部互不服氣,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短期行為嚴重,根本無幹事業的長遠打算。財務交接和財務公開都沒搞好,財務監管失控,“雙代管”執行不好,財務制度形同虛設,有的村民理財小組人員只是村幹部報個名,從沒理過財,開過會,財務公開避實就虛,只是做個樣子,長此以往導致財務收支失去監管,難免負債越來越重,問題越來越多,造成村級工作開展十分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