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扶貧到戶調研報告

3、基本社會保障到戶政策。對於經扶貧部門認定登記在冊的持久性貧困戶,民政部門要納入低保範疇,實行應保盡保;扶貧部門應該建立扶貧救助專項基金,對臨時性貧困戶實行應急救濟,幫助他們解決眼前困難。對於扶貧部門認定並登記在冊的貧困戶參加新農合、新農保的,貧困戶應繳部分,衛生、勞動部門應該實行減免或由財政全額補貼。

三、黨員幹部幫扶到戶措施研究

一是進一步落實責任。把縣直單位定點邦扶貧困村,黨員幹部聯繫貧困戶情況納入扶貧責任制考評內容,按照"定邦扶責任、定脫貧時間進度、定幫扶目標任務"的三定原則,將邦扶工作落實到邦扶責任單位,堅持做到邦扶內容不打折、邦扶時間不斷檔、邦扶力度不減弱。二是進一步加強督導管理。建立邦扶工作檯帳,實行"一戶一表、一事一記,半年初查、年終考評"進行量化考核。

四、扶貧到戶投入保障機制研究

我縣現有1196元以下建檔立卡的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127894人,按平均每戶3。8人估算,共有開發式扶貧對象33656戶。如果按每戶平均幫扶XX元這一較低扶持水平估算,全縣總共需要投入直接到戶資金6730萬元。如果分五年時間將這33656貧困戶分別扶持一個輪迴,則每年需投入直接到戶資金1346萬元。顯然,這筆資金僅靠財政扶貧資金來投入是不可能的,對貧困戶的資金扶持實行全面啟動、平均扶持、同時推動,也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因此我們建議:

1、對全縣貧困戶的扶貧資金項目到戶扶持,採取分期啟動、分批扶持;

2、對貧困戶直接扶持,建議以扶持發展種養加為主,按照戶平發展4畝經濟作物或養殖5-8頭牲豬,戶平扶持額度在XX-4000元之間才具有可操作性;

3、對貧困戶的資金扶持,建議實施有償和無償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無償資金主要是前期發展必須的啟動資金,建議在500-XX元之間,在發展起步基本步入正軌以後,通過扶貧到戶小額貸款和扶貧互助資金等有償方式予以後續幫扶發展,直至基本脫貧,且能夠穩步發展增收。

4、結合本縣、本鄉鎮、本村地域、氣候等特色和優勢產業,確定各類能夠直接到戶的扶貧政策項目名錄,全面調查產業發展投入情況,確定相應項目扶持的資金額度,製作成"扶貧政策項目選單",由貧困戶"看單點菜",因戶制宜地選定一至兩個優先扶持項目,作為農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實行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明確責任,不脫貧不脫鉤。

五、扶貧到戶的運行組織機制研究

1、關於扶貧到戶的組織保障機制。推進和落實扶貧到戶,是各縣(市、區)扶貧辦的主要工作職責,但由於貧困戶量大、面廣、居住分散,僅靠縣扶貧辦的力量是遠遠不能完成這項龐大系統工程的,需要縣(市、區)政府動員相關部門和鄉鎮、村組、基層黨員幹部力量,形成一個"以縣級政府為主導、縣級扶貧開發部門協調、相關部門配合、農村基層為實施載體"的扶貧到戶組織保障機制。我們建議要特別重視和強化扶貧部門的扶貧對象認定審核的職能職責,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貧困戶建檔立卡的成果,把貧困對象確定下來,要堅持貧困戶年審制度,脫貧的要剔出來,新增加的貧困戶要統計進來。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扶貧部門統計認定的貧困戶的信息與相關部門進行聯網,實現貧困戶信息資源共享,通過政府規定或扶貧立法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扶貧責任,並由扶貧部門監督落實。要明確規定各個部門對經扶貧部門認定發布的貧困戶都承擔有扶持優惠的責任,比如說:政府可以規定,凡是已經錄入扶貧系統的貧困戶只要參加了新農合,在患病住院時,費用報銷比例可以提高10%或20%;凡是經扶貧部門認定的貧困戶在參加新農合、新農保時可以少交或不交應由自己承擔的費用;對於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在農村用電的電費可以更加便宜和優惠;對於國家出台的普惠政策,在貧困戶面前用該更加優惠,比如家電、汽車、建材下鄉,我們建議對貧困戶實行更加優惠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