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力體制改革問題及對策思考

4.農村電網資產

1973年以前,380/220伏農村集體電網是由農村自籌、自建、自管的,當時只有2.8萬千米線路。自1973年後,根據xx有關檔案精神,從城市附加費和農網維建費中撥專款用於農村低壓集體電網的整改。雖然國家對農村電網整修改造方面投入了一定量的資金,但與對農村對電力供應的要求相比遠遠不夠,而鄉(鎮)一級財力又有限,只能對原有電網修修補補、維持使用,造成農村電網設備陳舊、導線截面小、供電質量差,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家用電器的使用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絕大部分鄉(鎮)政府和農民都非常希望能對農村電網進行建設改造,以替代原有的簡陋電網,並視條件逐步實行”一戶一表”、抄表到戶,真正實現城鄉居民用電”同網、同質、同價”。

二、農村電力體制改革

根據國家經貿委國經貿電力(XX)595號文的規定,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1.公司電力體制改革

按照國家關於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要求、政企分開和廠網分開的原則,我公司行使的電力管理政府職能已於XX年1月正式移交給上海市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上海市電力公司成為企業。

2.對鄉(鎮)用電管理站的改革

鄉(鎮)電管站改革好壞是農村電力體制改革成功的關鍵,1997年農電所的建立為目前所進行的鄉(鎮)電管站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儘管上海在農電體制改革方面優越於兄弟省市,但由於目前較徹底化的改革,為體制改革帶來一定的難度。

根據國電公司要求,上海率先實現農村居民電業”一戶一表”、農村城市化及上海農村城鎮建設的精神,適應農村電網改造後管理和運行的需要,提高服務質量,我公司明確發文按4~5個鄉(鎮)成立一個供電營業站,全市設定54個供電營業站,作為派出機構,使電力公司服務進一步延伸。同時組建4個農電有限責任公司(農電公司由各供電公司多經控股,屬人員管理性公司),吸收所有原用電管

理站列編人員,與農電公司簽訂勞動契約。通過對農電公司人員的培訓,根據供電營業站的人員招聘考核標準,擇優錄取。考核合格,一律持證上崗,充實到各供電營業站工作。組建工作完成後,撤消農電所和用電管理站。

3.農村電力資產

通過三年農網改造,本市的農村集體低壓電網大部分經過改造,資產全部屬我公司;對於未改電網,將在本市第二批農村電網改造中全部改造,以提高我市的農村低壓電網技術裝備水平。改造完成後,本市的農村低壓電網資產屬上海市電力公司。

4.目標完成情況

通過改造將使我市的電壓合格率和供電可靠率將大大提高。通過對本市農村電力體制改革,使本市農村到年底已全面實現”五統一”、”四到戶”、”三公開”管理,城鄉居民真正達到同網同價。其中農戶電價與城市居民一樣為0.61元/千瓦時。供電所抄表到戶,農戶按計量檢定機構依法認定的用戶計量裝置的記錄和國家規定的電價繳納電費,農戶有權拒交超過表計電量和電價外的一切電費。

三、農電體制改革中遇到的有關問題

為保證鄉(鎮)電管站改革的順利進行,我公司分別走訪基層3個供電公司、部分供電所、鄉(鎮)電管站,現將了解及基層單位反映的有關問題匯總如下:

1. 1997年各區(縣)成立的農電所,屬區(縣)集體事業單位,按企業化管理。根據本市社保有關規定,列編人員需從1993年開始補繳養老保險費用,為企業養老保險,但部分年齡偏大的列編人員到退休時繳費不滿15年,退休後不能享受養老和醫療保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