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幹部隊伍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為了全面而準確地掌握全縣團幹部隊伍建設情況,增強團幹部隊伍建設和團幹部素質培養的針對性,進一步加強全縣團幹部隊伍建設,XX年9月,雲夢縣委組織部、團縣委組織力量,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查閱檔案資料等形式對全縣鄉鎮、企事業單位、學校中的39個重點單位團委領導班子建設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專題調研分析,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全縣團幹部隊伍建設的現狀

雲夢縣共有專兼職團幹部3187名,其中專職73名。其中黨員1086名,占34.1%。從年齡看,25歲以下的654人,26—30歲的1697人,31歲以上的836人。從學歷看,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的985人,大專文化的1431人,中專以下文化程度的771人。12名鄉鎮團委書記中有6人進入鄉鎮黨委班子。調查情況表明,五年來全縣團幹部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不斷最佳化;管理、考核、激勵機制逐步完善,複合程度不斷加大,團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1、團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不斷最佳化。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現職團幹部從事團的工作的年齡在25周歲以下占20.5%,25周歲以上占79.5%;已轉業的專職團幹部從事團的工作時,年齡在25周歲以下占15%,25周歲以上占85%。可見,現職團幹部的年齡較前幾年明顯減小,且年齡結構基本形成梯次。縣、鄉鎮兩級團委班子成員年齡也呈減小的趨勢,最小的21周歲被選拔到鎮團委書記崗位上。

2、團幹部的文化程度顯著提高。現職團幹部較已轉業的團幹部文化程度明顯提高,知識結構不斷最佳化。已轉業的團幹部被選拔到團的崗位上來時,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僅占31%,現職團幹部被選拔到團的崗位上來時,大專以上占65%,且專業面比較廣。有55%的現職低學歷團幹部參加了函大、電大、黨校學習深造。目前,全縣在職團幹部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的已達到75.8%,為提高團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奠定了基矗

3、團幹部政治素質不斷明顯提高。年輕幹部從事共青團工作後,關心政治的主動性、自覺性得到普遍和明顯增強,理論素養和政策理論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通過在團的崗位上培養鍛鍊,有57%的非黨員團幹部在崗位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4、團幹部綜合能力不斷提高。通過實踐鍛鍊,團幹部的調查研究能力、理性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際和應變能力明顯提高。有的轉業團幹部甚至講,幹了共青團,幹啥也不怕,幹啥也不難。近幾年來通過團內交流、輪崗、掛職鍛鍊,機關團幹部豐富了基層工作經驗,基層團幹部增加了工作閱歷,一大批優秀團幹部走上各級重要崗位。通過調查,轉業團幹部中有92%繼續從事黨政工作,有8%的團幹部走上經營和其它崗位,許多團幹部走上黨政領導崗位。從1994年開始,鄉鎮團委書記進黨委的比例連續9年保持在80%的比例。

二、近年來團縣委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團縣委在縣委的領導下,按照黨對團幹部的要求,以高素質、複合型為培養目標,以高進、嚴管、優出為制度保障,積極探索出了一條培養選拔優秀團幹部的新路子。

1、樹立源頭思想,堅持把團幹部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共青團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在黨和政府聯繫青年民眾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樑紐帶作用。團組織能否在團結青年、教育青年、引導青年中發揮作用,能否在全縣三個文明建設中有所作為,團的各級幹部尤為關鍵。因而近年來,縣委一直都十分重視團幹部隊伍建設,牢固樹立“事業興衰成敗關鍵在人”的觀念,始終堅持黨建帶團建的指導思想,強化源頭意識,把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共青團事業全面發展的關鍵,提出了建設高素質、複合型團幹部示範群體的工作思路,定期研究,狠抓落實。幾年來,團縣委先後由縣委辦轉發或與縣委組織部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全縣共青團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全縣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性檔案,為不斷深化團幹部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據和工作保障。縣委還把團幹部隊伍建設納入到黨的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之中進行統一管理,對那些有發展潛力的團幹部,通過放到關鍵崗位、重大活動、艱苦環境和情況複雜、矛盾突出、困難較多的地方進行鍛鍊,在使用中培養、提高、識別團幹部,促進了全縣共青團幹部隊伍建設水平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