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農村青年 加快經濟發展 推動城鎮化進程

黃陂區版圖面積2261平方公里,總人口110萬,農村人口92.1萬,其中農村青年22萬,是武漢近郊農業面積最大、農民數量最多的遠城區。全面建設黃陂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最艱巨的任務也在農村。解決好“三農”問題已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區委、區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區上下按照中央1號檔案精神,乘勢而上,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城鎮化進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圍繞黨政工作中心,團結帶領全區廣大青年服務農村經濟建設,推動城鎮化進程,這已成為擺在我區共青團組織面前十分緊迫的課題。近期,共青團黃陂區委深入到蔡店、長嶺、灄口、王家河、羅漢、前川、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等7個街鄉鎮(開發區)就這一課題開展了調研,充分聽取基層團組織意見,探討對策。 一、我區農村青年現狀 農村青年始終是我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現狀又如何呢?從調查情況看,當前我區農村青年現狀呈現出五個特點。一是致富心情迫切。95%以上青年想致富、盼致富,並且部分人通過努力,辛勤勞動,實現了富裕。但更多的青年由於缺資金、缺信息、缺技術、缺引導等原因,還在致富路上徘徊。二是流動速度加快。受社會經濟結構和就業方式的改變,大量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在外青年與留守青年的比例高達4:1,流向以江浙、廣東、北京等發達地區為主,也有一部分就地就近從業。在轉移中也暴露出無序化、盲目化、素質低的問題。三是就業方式多樣。由原來的建築大軍,逐漸向餐飲、電子、經貿、鞋帽服裝、物流等二、三產業領域滲透。務工方式已由簡單出賣勞動力向依靠技能專業轉變,據統計,我區外出務工人員技術工種與普通工種比例由原來的1:10提高到現在的3:10。四是勞動技能缺乏。大多數農村青年由於文化素質業務技能、就業競爭力低下,主要從事簡單勞動和體力勞動;加之對國家有關政府、法規了解甚少,其權力有時無法行到保障。五是富餘量增長。據勞動部門的統計,農村青年富餘勞動力每年以近2萬人的速度增長,而我區農村從業人口按現有耕地面積框算,只需要近20萬人。大量農村青年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已是大勢所趨。 二、我區共青團組織服務農村經濟工作情況 近年來,我區共青團組織堅持以促進農村青年增收成才為主線,通過實施“富民興團”計畫、青年創業行動、青年文明工程和加強團的組織建設,初步實現了服務大局有新貢獻,服務青年有新作為,團的建設有新發展。以調研的團組織為例:如蔡店鄉團委以“富民興團”計畫為載體,幫助農村青年領辦蘆筍、茶葉、海狸鼠、特種水產養殖四個科技項目,培養了以市級青年星火帶頭人李家喜、韓賽瓊為代表的一大批致富能手,使農村青年富有門路、學有榜樣;長嶺鎮團委一手抓生態項目領辦,一手抓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帶動20多農戶走上生態致富路,推出了獅子山村等一批青年文明鄉村,為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灄口街、盤龍城開發區團委抓住我區南部經濟發展帶和小城鎮發展的契機,加強與外地企業和本地在外能人的聯繫,幫助近萬名農村青年實現轉移就業;王家河鎮團委堅持黨建帶團建,在村“兩委”配備年輕幹部兼任村團支部書記,並加強35以下農村青年後備梯隊建設,使村級團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前川街團委創新社區團建,選配得力的青年人進入居委會,下發團支部書記任職檔案,使社區團的工作有了抓手。 三、共青團組織在服務農村經濟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儘管我區共青團組織在服務農村經濟建設、服務農村青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對當前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等四個多樣化的影響,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改變,在實際工作中,各級團組織深刻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和危機。 一是服務農村青年缺乏有效途徑。主要表現在:一是服務手段單一。基本上是還停留在思想教育、選才樹才方面,對農村青年急需的科技培訓、轉移輸出、權益維護等缺乏實質性的幫扶措施,影響大、生命力強的品牌工作不多;二是服務機制僵化。深入青年、貼近青年不夠,仍然習慣於行政命令、團內發動,整合資源能力不強,社會化的服務機制還處於探索階段。三是服務戰線拉寬。由於農村青年流動速度、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年分布的領域越來越廣,農村團組織在服務範圍、服務層面、服務需求上已難以適應。 二是服務農村發展大局處於配角地位。主要表現在:一是少數黨政領導對共青團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深,認為團組織只需搞一些活動、抓一下青年的教育就可以,經濟工作了解和參與一下就夠了。二是在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共青團往往要依託其他部門開展工作,真正自己獨立開展的較少,甘當配角,爭當主角意識不強,因此團組織影響力不大,地位不高。三是由於基層團組織外部工作環境較差、團幹部兼職過多等主客觀因素,服務經濟無有效載體,部分團幹部存在畏難情緒、創新意識不強,使得服務農村經濟工作處於被動狀態。 三是農村團組織建設陷入空前困境。主要表現在:一是大量農村青年外出務工,農村團員數量急劇下降、組織活力不足,村級團組織甚至出現了“空殼化”的現象。二是由於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如政治經濟待遇難以落實),農村青年對擔任村團支部書記缺乏熱情,導致村團支部書記難選,造成現在村團支部書記老齡化現象較嚴重,去年我區村團支部書記平均年齡40歲。三是村團組織開展活動少,服務青年缺乏手段,松、散、軟、癱現象普遍存在,難以凝聚青年,戰鬥力不強。四是農村稅費改革後,村級機構壓縮、團的活動經費缺乏、村級經濟基礎薄弱等因素,直接影響了村級團組織的後續發展。 四、對策和建議 團的xx大報告提出,全面繁榮農村經濟,紮實推進農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動,組織青年實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搞活農產品流通,發展非農產業,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適應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需要,引導農村青年向城鎮有序轉移,促進城鄉經濟良性互動。這對團組織帶領青年在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中增收成才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工作思路。結合我區農村共青團工作實際和農村經濟狀

況,我們以為在服務農村經濟建設、推動城鎮化進程中,共青團組織可以發揮如下作用。 (一)發揮培養人才的優勢,形成成熟完備的農村青年人才開發機制,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實現農村小康,關鍵在於培養一大批優秀的農村青年人才。開發青年人才資源,培養和造就青年人才大軍,是共青團服務經濟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優勢所在。開發農村青年人才,要抓住教育、培訓、挖掘、培養、舉薦五個關鍵環節,一環扣一環,形成比較完備的機制。一是要抓住德育的這個根本。培養農村青年,不僅是增智,更重要的立德,德才兼備才是目的。農村團組織要始終把農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通過召開村民大會、農村進城務工青年座談會等形式,加強與農村青年思想的交流和溝通,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構築農村青年的思想支柱。要通過評選“青年文明鄉村”、“十星級青年農戶”等活動,在農村青年中倡導文明新風,培養高尚情操。二是大力開展科技培訓。依託各類“富民興團”基地,定期和不定期組織農技人員、科技專家和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向農村青年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傳授致富技能,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三是積極挖掘致富典型。要深入農村生活,善於發現農村青年典型和好的人才苗子,建立人才信息庫,做到為青年所用,為團組織所用。四是做好跟蹤培養工作。團組織要主動與優秀的農村青年人才交朋友、結對子、服好務,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在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提供政策諮詢、信息反饋、獎金扶持等方面的服務,使他們順利創業,成功致富。五是大張旗鼓地舉才薦才。定期開展“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農村青年興業領頭人”等評選表彰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和帶動廣大農村青年在農村廣闊的天地中建功立業。 (二)發揮整合資源的優勢,構建以人為本的農村青年轉移就業體系,推動城鄉共同發展 加速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最有效的一個辦法是走工業化、城鎮化的路子,把農民從農業和農村儘可能地轉移出來。廣大農村青年不僅是農村就業的主體,也是帶動農民民眾轉移就業的重要力量。轉移一個青年,可以致富一個家庭;轉移一批青年,可以激活一方經濟。共青團組織雖然不是從事此項工作的政府主要部門,但是可以通過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網路農村青年,探索建立“組織化推進、市場化運作、一體化服務”的轉移就業體系,切實服務農村青年,推動城鎮化進程。 一是抓宣傳。加強對農村青年就業觀念教育,引導農村青年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經常深入青年,了解廣大農村青年的所想所盼,通過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幫助農村青年消除顧慮,積極鼓勵、合理引導農村青年外出務工。二是抓培訓。摸清農村青年的數量、分布情況、相關特點,建立農村青年基本情況信息庫。堅持“先培訓、後輸出”原則,依託團屬陣地,整合勞動、教育等部門培訓資源,加大集中培訓力度,重點做好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三是抓信息。加強城鄉團組織聯繫,廣泛蒐集各類有效信息,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建立健全信息服務網路,及時掌握用工信息,了解用工動態,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努力實現崗位與勞動力之間的有效對接。在這方麵團黃陂區委已經與崑山市共青團建立起“青年平安務工通道”,與外省市團組織合作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四是抓組織。進一步健全勞務輸出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好區、鄉(鎮)、村三級團組織網路的作用,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減少外出的盲目性,降低輸出成本。注重抓好能人、經紀人隊伍建設,實行典型帶動,在規範他們行為的同時,積極鼓勵他們為家鄉的勞務輸出獻計獻策,帶動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五是抓陣地。進一步鞏固和拓寬勞務輸出陣地,通過提供真誠周到的服務,樹立良好信譽,暢通勞務供需渠道,建立一批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不斷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勞務輸出質量,走勞務輸出產業化之路。 (三)發揮凝聚青年的優勢,探索靈活開放的農村團建模式,帶領廣大農村青年投身農村經濟建設 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是農村共青團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線,也是凝聚農村青年主陣地。“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再完善的工作思路和部署,沒有堅強的組織基礎和人員保證也難以落到實處。 抓農村團組織建設,首先是選好團支部書記。可以嘗試從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興業致富領頭人、產業經營帶頭人、青年經紀人中選拔適合人選擔任村團支部書記,既有利於增強基層團組織的活力,同時帶動更多的農村青年致富成才。其次,在團組織設定上不拘一格。根據農村青年和農村經濟組織分布情況,採取聯合建團、網路建團、依託建團等建團模式,重新把農村青年網路進團組織。第三,最佳化農村團組織工作環境。堅持“黨建帶團建”,把農村團建納入基層黨建。加強村團幹部選配,把村團幹部作為村委班子的後備梯隊建設。改善鄉村二級團組織辦公條件,保證團組織的活動經費。建議團市委出台相關政策性檔案,對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第四,抓好農村青年中心的建設。各地可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先行試點,積累經驗,逐步推開”的工作思路,堅持“市場化、社會化、服務化”的原則,吸納農村基層各類青年專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致富大戶等團體和個人,通過團組織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平台和陣地,為農村青年提供學習、培訓、就業、交友、健身、娛樂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服務,真正把青年中心這一新型組織建設為新形勢下共青團領導下的集聚人才、聯繫青年的新紐帶,服務青年、服務農村經濟的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