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需求

——XX城市生態學第一次實習報告

02城市規劃劉暢00213113

實習目的、內容:

增進同學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

實習線路:

北大逸夫二樓門前——圖書館——燕南園——靜園——翻尾石魚——北大西門——蔚秀園——暢春園——暢春園文體公園——萬全河——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頤和園南如意門——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萬壽山

實習時間:

XX年4月5日

實習“明細”:

我們在北大逸夫二樓門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師的時間裡,我注意到了樓前那個置了塊大石的花壇(準確大概要說“草壇”吧)裡面種的是什麼,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議論紛紛,竟然有人說是蘿蔔,有人說是灰菜……可見它就不是普通觀念里應該種在花壇里的草種,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

逸夫二樓位於北大東校門內側,東門進入,便有一條寬柏油路直插入校園裡,到圖書館前的台階上,路南側是理科樓群,與馬路幾乎沒有過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樹了,路北側是正在興建的又一理科樓群,工地外圍著鐵板,整條馬路兩旁綠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樹木,以及理科樓群中間的一小塊草地。讓人感覺不到與“綠色”的親近,這條校園中的馬路給我的感覺是有些死板,還有一些不安全感。

圖書館新樓的建築風格很大氣,正面在建築體與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間有約二、三十米的過渡,設計有廊、石子小路……,鋪設需要維護的整齊草坪,看上去,很整齊乾淨的感覺,不知道這種大片的空曠是否也是為了不影響那種大氣。但這樣,似乎整個過渡區域只是人們進圖書館的必經之路,人們至多會為整齊的草坪、大花盤裡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會願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

行至燕南園,老師說那裡是北大校園裡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覺到環境的優雅、清靜。燕南園中的建築風格是差別的統一,有純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帶有西方風格的二層小樓……,但幾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後的一塊地。植物的種類就很多了,有自家種的,比如一畦蔥,幾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滅的野草,規模上是尉為可觀,比之人栽植物簡直有過之無不及;成片的野草,種類更是繁多,蒲公英、鳶尾、車前、堇菜……有的同學數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種野草呢。眾多的野草並不都長在同一季、同一時,因此能延續園中的綠意。沒有人工草坪的整齊規矩,但凌亂得自然,頗具情趣,帶給人豐富長久的綠色,與天然的美麗。每個單元之間的小路,走上去也很愜意,只是泥土和沙,樸素得可愛。

園中有鳥築巢,有雀覓食,連野貓也總出沒其間。漫步在那裡的人們絕少行色匆匆者,我想這樣的環境才是人們喜歡並適合的。一位搬到燕南園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說他從沒想到要搬走,那裡好在安靜,而在回答我們問題時,他正在伺弄牆外的十幾盆花草,神色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