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需求

二、人們對於生活環境的需求,其範圍是由個人的居住空間逐漸擴散到與之相關的大區域。人們不僅僅對於自家的居住條件有所要求,因為人在生活區的活動不僅僅局限於自家的房屋。人們需要進行文體活動,需要與周圍人群進行物質、精神交流。這要求有一個更大的背景環境,包含人們進行這些活動的場所。這一切也都說明人們的生活空間除了私人住房以外,還有很大的交叉使用的公共空間。因此我們討論人們對於生活環境的需求。人們所需的活動場所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有機聯繫在一起,並與所處的環境達到一種和諧的。人們的需求也就包括對這些場所的環境要求,以及將這些場所作為人們小居住環境的背景環境的要求。上述的生理、心理等需求在每個由小到達的生活環境層次中都有要求。

做規劃設計,就是要想辦法滿足人們這些對生活環境的需求,將各種需求儘可能地結合起來考慮,設計出和諧又符合要求的生活區。

營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空間,具體來說首先要建設物質基礎設施。這包括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積極為城市居民營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居住環境質量,創造更加生態化的和諧生活環境。並同時提供設施齊全,交通便捷的城市生活硬質環境。

其次是在物質環境的基礎上,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們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在設計中體現一種包容力,一種從容,一種人文關懷,一種平和心態……

這些思考還是很粗結構的,需要慢慢細化。但是既然想到了,就要在以後更多的關注,無論是審視一個生活區、一個規劃作品,還是做一個規劃,從“人的需求”出發考慮問題,都是一條值得重視的思路。

問題提出:

整個思考都是比較理想化的,如果涉及實際的狀況,就出現一些問題。

人們的需求雖然能從大範圍上統一起來,但各個較小層面上看,就有很大差異,如何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尤其在人口成分、背景複雜的居住區,如何適應各類需求值得深思。

所謂的居民區不是孤立的,要有與周圍商業區、學校、服務行業的聯繫。以目前的情況看,與鬧市區的聯繫如果過從密切,則難免有損居住區的寧靜;如果相對疏遠些,多半會帶來一些不方便。

說規劃設計要體現一種包容、一種從容、一種平和心態,這似乎與世風有些差距,這樣,規劃作品怎樣保持這種平和,又要為人們所接受,也是個無可迴避的問題。

儘管我們要儘量保持原有的自然環境,但當面對一個自然環境相對較惡劣的地方,難免要進行人為的大規模改造,改造與保持的界限不好把握。並且,有時為了美觀等設計需要,似乎也要進行一番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儘管美觀並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

還有一些細碎的問題已經在前面“實習明細”中分別提到了。

由於時間較緊,沒有更充分的思考這些疑問,留待以後帶著問題學習、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