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社區為主”的城市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新機制的探索

組織合成整體合力,通過共同開展活動,切實尊重他們在計畫生育中的主人翁地位,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計生協組織的自治功能,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為載體,形成社區居民、企業職工、流動人口在社區內相互監督和服務的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他們在計畫生育、少生優生、避孕節育、生殖保健、家庭社會化服務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使社區內人人都能自覺參與計畫生育,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功能,為社區的繁榮、穩定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 (三)建立信息互通,協同各家管理。育齡婦女信息系統建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引導計生優質服務,為使社區人口與計畫生育資料庫更好地建立並實現信息的正常變更,創建完善的信息交流網路,我們把理順信息反饋渠道作為重點進行了梳理,特別是駐區單位與社區之間的信息渠道作了專門的規定。 1、建立信息報告單制度。為保證企業信息採集的準確度,我們對駐區單位中規模較大或有主管部門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和“三人公司五人店”等指定了專門的計生信息員,負責將本單位每月發生的婚、孕、產、節育等信息上報社區,暢通了駐區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口和“三人公司五人店”與社區之間的信息渠道。 2、理順信息交換渠道。為避免信息的重複錄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條理性,我們重點梳理了企業職工的信息錄入渠道,分為4種情況:一是對於工作在駐區單位又居住在同一社區的職工信息錄入本社區育齡婦女信息庫。二是對於工作在駐區單位、居住在同一街道內不同社區的職工信息,通過社區信息員進行社區間的信息交換。三是對於工作在駐區單位、居住在本區不同街道的職工信息,由社區信息員送到本街道進行街道間的信息互換。四是對於工作在駐區單位而居住在外區縣的職工信息,則由其居住地社區採集錄入其信息。 3、根據信息制定工作措施。社區指派專人每月到街道計生辦提取民政、衛生等部門提供的婚、孕、產、節育等信息,加上社區平時為常住人口上報戶口出具證明時掌握的出生信息,通過集中分解、核實後,再反饋到街道計生辦。社區在掌握人口底數的基礎上建立了轄區內所有育齡婦女的信息系統,通過電子台帳設立計生工作簿,實行微機化管理。我們根據電子台帳的信息,制定工作計畫,並根據不同類型育齡婦女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計畫生育生殖保健服務。 經實踐證明,這種社區直接獲取信息,形成街道、社區間的信息交換的做法,與以往通過民政、衛生等部門獲取信息的做法相比較,信息採集的準確度和及時性更高。社區通過單位上報的信息聯繫單,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育齡婦女的最新信息,直接進行分類整理並錄入微機,進行信息的交換,不僅縮短了信息採集的工作流程,並且節省了工作時間;不僅減輕了社區的工作負擔,還保證了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進而為育齡人群提供及時而有針對性的計畫生育避孕節育、生殖保健等的優質服務提供了進一步深化平台。據調查,90%的單位職員都很滿意這種做法。 (四)提供綜合服務,滿足多方需求。為真正實現人口與計畫生育“依託社區、面向家庭、服務到人”的工作原則,我們注意認真分析、歸納總結,把社區內5種情況的人員列為社區人口與計畫生育的服務對象,主要有:人戶同在的純居民,人在戶口不在的人戶分離人員,流動人口,工作和居住同在的職工,委託管理個體工商戶的從業人員。找準了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徹底消除服務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增強試點工作中服務目標的針對性和確定性,並針對不同服務對象採取不同服務手段。依託信息,整合社區資源,把計畫生育的宣傳教育、技術服務以及對生產、生活困難的計畫生育家庭幫扶等綜合服務,全面融入到社區服務體系之中。 1、以信息為引導,以民眾的需求為導向,開展多元化優質服務。採集信息的目的在於把握民眾的需求,並用以指導管理、引導服務,使計生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主動性,最終贏得民眾滿意,我們注意通過信息採集,匯總分析包括人戶同在的純居民、人在戶口不在的人戶分離人員、工作和居住同在的職工、個體工商戶的從業人員4種類型的人員計畫生育服務需求點,採取多種服務手段,開展多元化的計畫生育優質服務。一是上門巡迴服務。根據信息對重點服務對象上門指導服務,對弱勢育齡群體定期巡迴訪視,贈送藥品、宣傳卞片、宣傳紙杯等的形式,提醒注意事項和計畫生育的生殖保健知識,讓民眾在細微處感受真情。二是推進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優質服務。實施避孕方法知情選擇、生殖道感染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預“三大工程”,使民眾享受到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務。三是充分利用區計畫生育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給全區育齡婦女發放環情、孕情檢查服務證人手一份,方便她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免費檢查,此舉受到了育齡人群的普遍歡迎。 2、以查驗《婚育證明》為主線,對流動人口開展人性化真情服務。隨著城市化進程和戶籍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流動人口與人戶分離現象不斷加劇,這些人員都匯聚在城市的社區,而且居無定所,給社區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隱患。從玉蘭里社區來看,這部分人已占到社區總人數的20%,目前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這些人員離開戶籍地後,戶籍地所在的社委會根本無法了解其婚姻、生育、節育情況,實施管理更無從談起,現有的以戶籍地為主的計畫生育管理難以發揮效力。為避免出現流動人口漏管、失管現象,我們以查驗婚育證明為主線,把流動人口納入社區, 開展具有人性化的現居地管理模式,同戶籍人口一樣“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首先,通過建立流動人口檔案,促進對居住在社區內的育齡人群進行查證、驗證、辦證。通過認真的查證、驗證,可以使很多隱藏在正常層面下的計畫外生育情況“浮出水面”,以便採取相應措施。其次,依託社區流管站,形成多個部門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氛圍。在社區流管站設立計生視窗,並指定專人負責。委託公安、工商、勞動等部門在為流動人口辦理遷戶口、營業執照、就業培訓和發放勞動就業證等過程中查驗婚育證明,對無證者,及時告知社區流管站,由社區流管站為其辦理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