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財政與金融支農存在問題及建議

**市位於皖西北山區,大石山區占總面積66%,現有人口

383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98.51萬人,占總人口77.94%。轄區11個縣

(市)、區,大多數縣以農業為主,其中有9個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

XX—XX年5年間,全市農民平均每年人均收入為1481.6元,遠遠低

於全國和**的平均數,而同期,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每年人均工資和城鎮

居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農民每年人均收入的6.61倍和3.7倍。

城鄉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許多農戶處於看病難、子女升學難、文化生活匱乏的困境,“三農”問

題比較突出。

一、財政與金融支農存在的問題

(一)支農資金總量偏少,且項目面面俱到,資金效率不高。

XX年至XX年上半年,全市財政農業支出累計數為9.17億元,扣除農

業部門行業管理費5.23億元,實際支農投入只有3.94億元,僅占財政總

支出的1.71%; 5年多來,財政支農資金按農業人口平均只有131.79元/

人;在金融方面,XX年以來,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為225.34億元,

其中支農貸款32.39億元,占整個金融機構貸款累放總額的 14.37%。農

業人口所占金融資源的比例過低,這對於以農業為主的地區來說是不協

調的。此外,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卻不切實的多上項目,使資金分配

出現撒胡椒麵現象,有限的資金不能形成合力,影響建設項目的投資效

果。如某縣因資金投入項目太過分散而出現“水利建設”、“退耕還林

”等支農項目配套資金長期不到位的問題。

(二)發放資金部門多,職責定位不清,不利於對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

,難以保證支農資金取得應有效果。

當前,財政資金支農存在多部門、多渠道投入的情況,除當地財政部門

對“三農”的資金投入外,還有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扶貧辦等10

多個部門、每年從中央、自治區主管部門爭取到支農和扶貧資金。由於

支農項目涉及的部門眾多,同一類型支農項目存在多個部門重複立項、

交叉投入情況,影響的了資金管理和使用效果。以“水利設施修建”項

目為例,每年財政局、水利局、扶貧辦等部門對這一項目投入數千萬元

的資金,總額不算小,但由於缺乏總體規劃,各自為政,資金分散,各

自只能選擇一些較小的局部工程項目施工,對一些從根本上提高農村防

汛抗旱的關鍵性大工程則無力興建,使投入的水利建設資金達不到提高

農業抗禦自然災害能力的最佳效果。由於項目分工不清,責任不明,當

災情發生造成農民損失時,也只能“追究”老天爺的責任,最後還得由

財政撥款為救災“埋單”。另外,由於支農資金來源和支出渠道繁雜,

當地政府又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監督管理支農資金的立項及使用,立項

審批和項目驗收由市級或自治區級主管部門負責,而上級部門對當地情

況不熟悉,實地調查的時間短,基本上都是聽從項目實施者介紹情況,

最後完成立項或項目驗收。這裡面存在很多問題:

1、不能確保資金投入最急需扶持的項目,易造成支農資金的浪費。如

**市**區**鎮的**村和**村位於**河的北岸,兩村相距不過2公里,過

去因無橋樑,兩村一直靠小型渡船往返運市區,車輛無法通行。XX年

,扶貧辦投資40萬元為**村建了一座橋,解決了兩村不通車的問題。但

XX年市交通局、**總工會又分別投資17萬元、50萬元在相隔不到2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