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黑山寨

短短半個月的生活並夠不上所謂“體驗”,僅僅能拼湊成一點淺薄的感想和體會。畢竟,比想像中優越許多的特質條件與原先構想的下鄉的艱苦是難以磨合的。與其說是一次下鄉,不如說是做了一次短期的旅行或度假。既趕不上春播又等不到秋收,我們趕上的恰恰是農閒時期。考查再三,閒暇的時間仍太多了,說收穫頗多是自欺欺人的,只是有一些慢慢積累的感觸,在我這次與農村山區的不完全touch中油生出來。

一、經濟發展——局域性的收穫與障礙

並沒有深入研究過經濟,只作一下小結和分析:

1、支柱:黑山寨共有8個自然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林業,其餘的產業比較蕭條(也有較好的,如礦藏、蓄牧等)而林業主要依賴於產板栗,在黑山寨,不論是村中還是盤山公路上均可見郁蔥的板栗樹。基本上農民均可分到板栗種植,按收購價每斤七八元,人均年收入可達四五千元。板栗是直接對外出口的,市場上能吃到的極少。

2、經濟發展走過的彎路

與很多農村的經濟狀況一樣,黑山寨的經濟是改革開放後,才逐步發展起來的。黑山寨經濟發展總的來說走過兩次彎路:

(1)~時期,生產不得安定。由於~的負面影響及當地武鬥的激烈狀況,黑山寨經濟發展處於停滯期,十年間“聞黑山寨色變”。

(2)六七十年代黑山寨曾大興水利建設,將小塊田轉成大塊田,實行機械化水利建設,變旱地為水澆地,但成效不大,南巡後該地區實行礦產利產,所有的水利建設均遭破壞。

經我對本地民風的考察,認為礦產利產的方案各有利弊:一方面,這無疑發揮了農民的積極性;但另一方面,由於農民自身的原因,加上本地的企業、土地均已承包給了個人,公家的集體發展建設比較困難,也慢了。(如旅遊業)

但是總體業說,黑山寨農民收入仍偏低,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而且貧富差距較大(聽說有人因為開發金礦而發財?)

就採訪的農戶家庭狀況來看,好一點的已比較富足(多為搞旅遊),電器較多,甚至有規模較大的家庭影院;較富的多是家中人口較多或男性勞動力不足,(本地的女人比較清閒),但農民的狀態均很平和,能讓我感受到些許衣食無憂之下的農家樂,這是我此行的最大收穫,也是首次與“自給自足”的細微生活貼近,所有的農戶家中均種植了瓜果蔬菜,隨吃隨收,不亦樂乎,從不用化肥,是真正潔淨的人工養植。也許是心理作用,總是覺得到口的果菜,無論生熟,都比城裡的香甜。

趕不上秋收是一大遺憾,據說從收穫(打栗子)到去刺,水泥、蒸煮等一系列過程是一道複雜的工序,大致從九月初一直到國慶,歷時二三十天,只可惜來不擇時,我們也只能“望栗興嘆”了。

二、教育——喜憂參半

給我感觸較大的是農村普遍觀注的這一問題,不及我原先想像中那樣,但也有分化嚴重的傾向——如本村尚有許多不識字的老人和婦女,但也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存在。

1、本區唯一的中學——黑山寨中學

黑山寨中學距離我們的望寶川村有三公里遠,位於黑山寨西部,於1958年建校,至今有44年的歷史,1990年校址遷於此,占地一萬一千多平米,雖然黑山寨中學在昌平的三十八個中學中最偏遠,號稱“北大廳”也是三個純山區學校中的一個,但是它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師資配備卻比較理想,已經通過了市級化的驗收,總體來說設施齊全,(並已經配備有機房)由於黑山寨1997年後撤行,自合併成鎮,撤消了供銷社和辦事機構,所有能支撐的公益機構就只有中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