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與制度辯析

從這一點上來說,文化和制度最終達到了統一。

8、文化優劣或主流文化的認同度決定著制度的成本。當企業倡導的文化優秀且主流文化認同度較高時,企業制度成本就低;當企業倡導的文化適應性差且主流文化認同度較低時,企業的制度成本則高。由於制度是外在約束,當制度文化未形成時,沒有監督,工人就可能”越軌”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而當制度文化形成以後,人們自覺從事工作,制度成本大為降低,尤其當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會更低。摩托羅拉公司取消”打卡”制度,是因為員工能夠認識到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大慶人”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工作作風是大慶人自覺的文化表現。所以威廉·大內說,文化可以部分地代替發布命令和對工人進行嚴密監督的專門方法,從而既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又能發展工作中的支持關係。交通是一面鏡子,有警察監督時司機能夠按照交通規則辦事,如果沒有警察監督時不能按照交通規則辦事,說明制度對司機來講沒有變成一種文化,其制度成本就高;反之,如果沒有警察監督時司機也能按照交通規則辦事,制度已經內化在司機心目中,變成一種文化,制度成本會大幅度下降。

9、制度與文化永遠是並存的。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規定到,但文化時時處處都能對人們的行為起約束作用。制度永遠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認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於人的價值取向的差異性、對組織目標認同的差異性,要想使個體與群體之間達成協調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實際上,在大生產條件下,沒有制度,即使人的價值取向和對組織的目標有高度的認同,也不可能達成行動的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