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的思考與探索

黨的代表大會是黨內的最高權力機關和監督機關。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是黨的根本制度,也是黨內民主最基本的實現形式。改革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持和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提高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促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黨代會是發展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根本制度

黨的代表大會是黨員通過自己選出的代表充分行使民主權利、決定黨內重大事務的制度,是黨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重要途徑,也是實行黨內監督的重要場所。各級黨的代表大會作為同級黨組織的最高權力機關,是該級黨組織的最高決策機關,也是該級黨組織的最高監督機關。由這樣一套形式和制度構成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是黨的根本政治制度,猶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一樣。

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分析和界說黨的代表大會的職權和性質,闡明了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的特殊重要地位。他們認為,黨的代表大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是黨的“立法機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4、375、374頁)。鄧小平在黨的“八大”所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也指出:黨的代表大會是“黨的最高決策機關和最高監督機關”(《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233頁)。這就是說,黨的代表大會在黨內高於其他所有組織和領導機關,或者說,它在黨內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黨的其他任何組織和領導機關都不能平行於更不能高於黨的代表大會。

堅持和維護黨的代表大會應有的地位,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是改革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改革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的宗旨和基本目標。

二、進一步改革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

從我們黨的歷史來看,黨的代表大會制度不斷有所改進和發展,但還不夠完善,不夠健全,甚至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缺陷和弊端,使其原有職能和作用難以得到發揮。其突出表現:

1、對黨代會的地位認識存在偏差。一些地方遠沒有認識到黨代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和監督機關,只是把黨代會的改革和完善作為黨委領導下發揚黨內民主的一項具體工作,在實踐中缺乏積極性和突破傳統的權力過分集中體制的決心。

2、黨代會的代表構成不合理。黨代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不是黨的工作會議,目前黨代會代表中領導幹部占黨員代表的絕大多數,未能充分兼顧黨內不同層次的黨員的利益。同時,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和監督機關,黨代會是參政議政的場所,這就必然要求代表有相當的參政議政能力。但目前代表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一種自上而下授予的榮譽稱號,有部分代表缺乏參政議政的能力。

3、黨代會代表選舉程式欠規範。代表候選人在基層黨員和黨組織推選人後,往往由黨的領導機關在考慮多種因素後進行平衡,顯得較為模糊,缺乏程式性、公開性、可監督性,有時往往成為領導人意志或領導機關內定方案的實現方式。

4、黨代會的職能未充分顯現。一是黨內最重大的問題往往並不是由黨的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而是由全委會、常委會或工作會議、擴大會議等取而代之;二是有許多必須由黨代會討論通過的問題雖然在形式上經過了黨的代表大會,但實際上早已由別的會議討論決定了,代表大會只不過是走走程式,履行一下手續而已。

5、黨代會和代表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由於黨的代表大會一直實行非常任制,黨內經過反覆醞釀才當選的代表,只能在黨的代表大會召開期間發揮幾天的象徵性的作用,而代表大會結束後,黨代會及其代表也就沒有恰當的身份參與黨內外事務了。這種狀況不利於黨的代表大會發揮自己應有的領導作用,同時也不利於黨內形成良好的監督機制和貫徹民主集中制。

所有這些問題或弊端,就成為改革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之點和當務之急。

改革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包含著多方面、多層次的豐富內容,從理論和實踐的探索看將黨的代表大會由非常任制改變為常任制是一種較好的選擇,它可以大大增強黨的生機和活力。實際上,這一選擇,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已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摸索,為進一步實踐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實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的構想。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同志提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會的辦法,設黨的常任代表”。1956年9月,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上,鄧小平同志作的《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在我黨歷史上第一次系統地提出和闡述了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問題。他說,要“把黨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黨中央委員會在黨章草案中,決定採取一項根本的改革,就是把黨的全國、省一級和縣一級的代表大會,都改作常任制,多少類似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那樣。”“這三級代表大會一律每年開會一次。”他還指出:“代表由於是常任的,要向選舉他們的單位負責,就便於經常地集中下級組織的、黨員幹部的和人民民眾的意見和經驗,他們在代表大會會議上就有了更大的代表性,而且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也可以按照適當的方式,監督黨的機關的工作。”最後,他指出:“這種改革,必然可以使黨內民主得到重大的發展。”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堅持和具體落實。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黨內民主政治建設的加快,中央有關部門又重新對實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進行研究,並從80年代末開始,先後在11個市縣區組織進行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的試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表明,實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對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以及健全黨內監督、改善黨群關係、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等多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