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生媒介接觸現狀的個案及實證研究

2、“淺閱讀”這一閱讀方式在青年群體中的日益流行當前,大眾傳媒深刻影響青年行為方式的另一個突出現象,是“淺閱讀”這種閱讀方式在青年群體中的日益流行。這在我們的訪談中也體現得十分明顯。當問及“你平時看書主要是通過書本閱讀還是在網上閱讀”時,三分之二以上的被訪者表示主要途徑是網上閱讀。當問及青睞網上閱讀方式的主要原因時,男生h的看法頗具代表性:“網上很方便啊,想了解什麼方面的內容,google上一點擊就出來了,而且更新也快,還不用花錢,比買書看方便、划算多了。”在問及“平時喜歡看些什麼課外書”時,絕大多數被訪青年均表示喜歡看言情、武俠、虛幻、漫畫類的流行熱門書籍。而對於經典類著作,半數以上的被訪青年則表示興趣不大。女生i說:“也曾嘗試過看一、兩本,挺吃力的。對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說,經典太沉重了,還是等到我們三、四十歲的時候再去看吧。”上面的訪談,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當前大學生的閱讀傾向和閱讀方式。目前,以漫畫、武俠、言情為主題的“快餐文學”,是大學生的閱讀熱點。同時,隨著網際網路在我國的快速發展,以網路為主體的即時線上瀏覽形式,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群體主流的閱讀方式。與傳統的文學閱讀方式不同,“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是這種新興閱讀方式的主要特徵。從一個方面來看,以“快速、快感、快扔”為消費特點的“淺閱讀”,符合現代青年追求休閒和娛樂的需求,滿足了大學生在最短時間內、花費最小代價獲取大量知識信息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由此導致的“非導向閱讀”、“功利性閱讀”等現象,又對青年的人格成長、知識訓練乃至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等產生了不良影響。(四)大眾媒介對大學生審美情趣的影響日益豐富、開放的媒介環境,為當代青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向他們展現了一幅多樣化的生活圖景,在使得青年的審美呈現明顯的廣泛性和多種選擇性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審美取向帶來了更為複雜的影響。1、大學生審美追求的感性化訪談中,當問及“你平時使用最多、最喜歡使用的媒介及其原因”時,得到的回答出乎意料地一致:“首選是電視和網際網路,其次是報紙、雜誌,最後才是書籍。因為同樣的信息,網路上、電視中的畫面、圖像比較多,有意思、生動,有視覺震撼力,而且直觀感很強;不像書本那樣,很枯燥、乏味的,讀一會兒頭就開始發暈。” 由於現代媒介的影響,大學生更多地注重對事物的直觀性體驗,圖形、圖像正在日漸成為當代青年閱讀的主題內容,“讀圖”——成為了當代青年最主要的閱讀方式。文字對於他們而言,在某種程度上,越來越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然而,由於青年對文字閱讀的興趣不斷降低,從“字裡行間”中去細細體味和揣摩的文學閱讀方式,越來越不為青年所推崇,由此對青年的理性和邏輯思維能力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導致思維的簡單化和平面化。2、大學生審美情趣的低俗化訪談中,一談到近年來在電視、網路中大行其道的各類“選秀、造星類”娛樂性節日,如“超女”、“好男兒”、“我行我秀”等,大多數的被訪者立即神采飛揚,紛紛表示自己是此類節目的忠實觀眾。其中,女生c說:“每周都會看。因為選手都有出眾的外表,像我們小姑娘嘛,當然喜歡看看帥哥嘍。”女生i說:“我最喜歡蒲巴甲了,只要有他出場的節目我都要看,最過癮的一次就是和幾個同學一起去了現場,感覺太好啦。” 大眾媒介作為社會的一種公共資源,應該更多地關注對青年的正面引導,致力於提供健康、積極、具有震撼性的節目。然而,現代媒介出於商業、經濟利益的需要,只是一味地迎合社會需求,製造了大量華而不實的文化快餐。放眼當下的媒介中各類娛樂性節目,需要深層次思考和有益引導的成分越來越少,而世俗化、庸俗化、膚淺化、過分娛樂化傾向等問題正日益突出,沒有思想內涵、藝術質量的節目比比皆是,使處在思想發育期的大學生獲取的信息缺乏應有的思想深度、道德力度和文化厚度,進而深陷“娛樂怪圈”中來。三、思考與對策在一個日趨多元化的資訊時代,如何切實發揮大眾媒介在促進青年健康成長中的“正向”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其負面影響,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重要課題。破解這一課題,需要政府、學校和家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各方力量,“多管齊下”,形成貫穿各個層級、覆蓋各個領域的聯動、協調、互補、互動的教育網路體系。(一)加大國家、政府的調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