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鄉鎮黨委政府領導經濟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二)理念要新

當前,“經營城市”已成了不少地方政府和社會各階層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它是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產物,也是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必然課題。如何才能讓土地最大限度地增值?讓城市更好地發展,更富有競爭力?是經營城市理念的核心內容。而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xxxx縣,筆者認為要實現全縣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鄉鎮黨委政府在管理經濟時也必須要引入“經營鄉鎮”的理念。因為,在xxxx縣努力建設新縣城和大力推進城鎮化工業化的大背景下,土地也已成了xxxx縣鄉鎮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為稀缺的資源,需要用“經營”來實現有限土地的價值。和“經營城市”不同的是,在“經營鄉鎮”這個理念里,土地所產生的價值已不是衡量經營好壞的唯一標準,而應該是經濟和生態的統一,經過合理的經營,最終實現鄉鎮的可持續發展。

鄉鎮經營首當其衝的是鄉鎮的定位,也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誰”的問題,要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權威性的原則,找到鄉鎮個性與靈魂。第二步就是鄉鎮發展戰略的制定,要回答“我到哪裡去”的問題。鄉鎮發展戰略考慮的是鄉鎮長遠的計畫,著重體現鄉鎮與環境變化的關係。制定鄉鎮的發展戰略,離不開對本鄉鎮產業要素和自然資源的梳理與整合,要弄明白“我有哪些資源”。

接下來才是鄉鎮經濟的空間布局與規劃,也就是要搞清楚“我將如何成長”。鄉鎮規劃要做到科學合理、有的放矢,否則會導致鄉鎮規劃“中看不中用”,脫離實際。

經營鄉鎮還有鄉鎮形象的包裝與推廣,也就是“我將如何讓世人認知自己”。鄉鎮形象的背後必須要有足夠的內涵作支撐,必須注重培育相應的產業鏈,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三)方法要變

一是要改“被動式等待”為“主動式服務”。

在計畫經濟時代,鄉鎮黨委政府是企業和村民的“家長”,不少鄉鎮幹部已習慣於坐在辦公室等著“下級”(企業和民眾)上門請示,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已不再是政府的附屬,鄉鎮政府的基本職能是服務,鄉鎮幹部是服務鄉鎮經濟和社會的主體,是能讓民眾直接感受、真真切切的“公僕”,在當前形勢下,鄉鎮幹部必須要以“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執政為民、“發展是執政的第一要務”的原則,努力改變“被動式等待”的工作作風,走下去調研,了解企業和民眾“有什麼樣的困難?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上門去服務,根據調研結果針對性地為企業和民眾排憂解難,辦實事辦好事,寓服務於管理之中,實現服務全局和民眾長遠利益的目的。

二是要改“靠人腦”決策為“靠電腦”管理。

當今時代已是信息化時代,是數字經濟時代。單憑領導幹部的個人智慧來進行經濟決策或經濟管理顯然是不行的。運用現代化手段來管理經濟、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已是新形勢下鄉鎮黨委政府的必然選擇。開展電子政務不僅可以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務和管理方面的效率,而且也可以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有利於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最終提升新時代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