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教育視察調研報告

為了規範我市幼稚園的教育教學行為,完善幼兒教育的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促進我市幼兒教育的規範、健康、可持續發展,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市政協副主席陸小兵帶領下,市政協文教衛體委員會會同市教育局對全市各級各類幼兒進行全面調查,通過現場考察、聽取匯報、座談討論等方式重點視察了郭元鎮、石莊鎮、丁堰鎮、吳窯鎮、如城鎮等6個鎮,並赴我省大豐、宜興兩市考察學習。現將視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幼兒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我市幼教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得到了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有了較快的發展。目前,全市有各級各類幼稚園230所,其中,公辦2所,集體辦86所(8所承包),股份制17所,民辦46所;省級實驗示範幼稚園一所,省級基本現代化園5所,南通市一類幼稚園15所,如皋市一類幼稚園27所,幼稚園教職工1497人,其中公辦教師165人。入園幼兒24409人,占全市入園歲兒童95%。從所視察的情況看,我市幼兒教育發展與改革的現狀是:

1、穩妥推進辦園體制改革,充分調動了社會舉辦幼兒教育的積極性。XX年,市政府制訂出台了《關於我市幼兒教育改革的意見》。根據此意見,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各鎮政府因地制宜,因園制宜,規劃幼兒教育的發展。一方面,通過股份制,出售、租賃等多種形式,對部分幼稚園進行了改制,採取了一系列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的政策,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有效地彌補了我市教育資源的不足。如丁堰鎮採取政府持大股教師參股形式,對全鎮幼稚園進行合理的布局調整,原有中心幼稚園異地重建,高標準定位,投資近500萬元,建成一所現代化中心幼稚園。去年已通過“江蘇省基本實現現代化幼稚園”的驗收。另一方面,堅持“兩條腿走路”,通過紮實的創建工作,帶動了一批佼佼者脫穎而出,白蒲鎮中心園、袁橋鎮等相繼成為省基本實現現代化及南通市一類園,並積極發揮政府舉辦的公力幼稚園(附小幼稚園、機關幼稚園)和部分鄉鎮中心幼稚園等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示範輻射作用,促進全市整體幼教水平提升。通過幾年來的不斷完善深化,我市幼兒教育逐步形成了政府辦園為龍頭、社會辦園為主體、私人辦園為補充的發展格局。

2、積極探索幼兒教育的管理機制,不斷規範幼稚園的管理。XX年推進幼稚園改革以後,隨著形勢的發展,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我市幼兒教育管理也處在不斷調整中,初步形成了5種管理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門管理、鎮政府統一管理、鎮政府與中心國中協同管理、中心國中託管、無主管部門管理,其中政府與中心國中協同管理是主要形式。實踐證明,協同管理模式相對更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和我市的實際,一方面政府充分發揮了在管理社會事業中的調控職能,另一方面使幼稚園基礎教育與九年制義務教育有機的聯繫起來,發揮教育系統在專業方面的優勢。如丁堰、東陳、白蒲、吳窯等鎮就是典型代表。吳窯鎮改制一度出現混亂現象,非法園也應運而生,經常集體到政府上訪,面對無序競爭、一盤散沙的狀況,鎮政府與中心國中一起深入調研,反覆討論、論證,探索新的辦學思路、管理模式。從XX年下半年起,中心國中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對全鎮幼稚園布局進行調整撤併,由原來36所變為現在的8所,先後投入近45萬元,改善辦學條件,教學秩序井井有序。今年,吳窯中心園將申報“江蘇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幼稚園”驗收。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學歷水平、專業能力不斷提高。我市幼教事業能夠取得較快的發展,我們認為教師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教育系統從正規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引進教師(公辦)共245人,這其中大部分仍奮戰在幼兒教育的一線,他們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學識水平、科研能力,是幼稚園教師的骨幹中堅力量。同時,為充實我市的幼教隊伍,原如城二中,現在的市職教中心開設了幼師班專業,培養了1100名幼兒教師,已成為我市幼兒教師的主體力量。此外,各鄉鎮幼稚園聘用了一批具有一定資歷的年輕教師,作為我市幼師隊伍的有益補充。為建設一支高素質幼師隊伍,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十分注重教師觀念的更新、學識的提高、技能最佳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為幼兒教師的成長、成才創立更好的環境。首先注重提高專業素質,組織開展一系列全市性幼兒教師研論文評比、基本技能競賽等活動,促進教師崗位練兵;其次,把好幼兒教師“入口關”,按照《教師資格條例》,嚴格幼稚園園長上崗制度和教師資格認定製度;第三,積極呼籲並切實幫助解決幼兒教師的後顧之憂,切實保障幼師的合法權益,逐步完善了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促進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據統計,全市23個鎮中已有21個鎮為幼兒教師參加了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