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一是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這是實現資源合理配、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重要前提。過去長期受城鄉二元結構和體制制約,重視城市發展規劃、忽視鄉村發展規劃,而且城市發展規劃與鄉村發展規劃相互脫節。因此,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一體的規劃制度,合理安排區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聚集、村落分布等空間布局。這樣,不僅可以最佳化資源配置,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而且可以使城鄉發展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二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這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環節。要統籌規劃和整體推進城鄉產業發展,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合理流動。按照一、二、三產業互動、城鄉經濟融合的原則,促進城鄉各產業有機聯繫、協調發展。

三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是改善農村面貌、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著力點。要著眼於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切實將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著重改變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和公共服務不足的狀況,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四是統籌城鄉勞動就業。這是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重要條件。我國城鄉勞動力資源豐富,是促進經濟長期持續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但同時就業壓力大、就業形勢嚴峻,將是我國今後一段時期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必須把擴大城鄉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堅持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多渠道擴大城鄉就業。

五是統籌城鄉社會管理。這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重要基礎。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等發生深刻變化,城鄉融合趨勢加快、人口流動加速。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增加了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的難度和複雜性。要大力推薦社會管理創新,改變城鄉分割、條塊分割的管理方式,著力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關係、提高效能,逐步形成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的體制,形成城市工作和農村工作對接、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三、當前迎江區城鄉發展主要差距

近年來,我區堅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要求出發,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來準確定位、明確任務,圍繞“城鄉統籌”認準方向、增強動力,以內涵的深化、外延的拓展,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但城鄉發展失衡、差距日趨擴大依然是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目前城鄉差距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XX年全區農民純收入比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7236元,兩者比為1:3.7,收入差距比XX年擴大了0.4個百分點。同時,由於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工業化水平低,農民外出務工受到文化和技能的局限,致使農民增收空間非常有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

二是城鄉基礎設施差距。由於長期以來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市農村多數地區交通、能源、農田、水利等生產生活條件比較滯後,現有農田水利工程大多嚴重老化,農業機械化水平低;生活設施方面,雖然公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但40%左右的行政村主幹道仍然是沙石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