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50%的行政村沒有集中供水設施。

三是城鄉勞動就業差距。從我區來看,城鎮登記失業率均控制在4%以內,而農村勞動人口的失業率無法計算得出,拋開進城務工的勞動力不算,留在農村的勞動力的利用率大概在50%左右。目前,在我區老城區,就業平台、就業培訓、就業服務和就業政策等比較完善,而農村勞動就業體系不健全。城市失業人員在社保補貼、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等方面享受的再就業扶持優惠政策,農村失業人員享受不到。特別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四是城鄉社會事業差距。全區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公共事業的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在教育方面,城區9所學校布局集中,規模大,綜合實力強,基本辦學條件要明顯優於鄉鎮中、國小的學校。由於多方面原因,城鄉教師基本素質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在農村依然存在忽視子女教育問題。我區新洲鄉留守兒童達40%,這已成為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醫療衛生方面,公共衛生和防疫保健體系不健全,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目前已達到15所,而標準化村衛生僅有6家。在農村文化方面,文化建設硬體設施不夠,缺場地、缺人才,絕大多鄉鎮文化站功能不全。在社會保障方面,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等尚未全面實施。城鎮人員可以參加城鎮居民醫保,農村勞動者只能參加新農合;城鎮戶口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而農村戶口的靈活就業人員除被征地農民外不能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這些都制約了城鄉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四、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目標思路和政策舉措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紮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全面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按照“統籌規劃、融合產業、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的原則,初步建立城鄉教育、醫療、文化合理布局、均衡配置的公共服務體系,城鄉有效銜接、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和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及社會保障體系。形成以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統籌社會事業發展、統籌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為重點的城鄉一體化新格局。

(一)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目前城鄉基礎設施差異大、功能布局不合理、設施共享性差等突出問題,切實把城市與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實現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用。一要加快城鄉公路網路建設。科學合理地搞好城鄉公路網規劃和調整,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加快通往示範鄉鎮、示範村和未通水泥(油)路的村的公路建設,以及通往經濟路、出口路、旅遊路的公路建設。通過政府投入、集資入股、公路經營權拍賣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農村公共運輸事業,力爭到“xxx”末鄉鎮開通公車,80%以上行政村和學校有公車停靠點。二要加強城鄉公用設施建設。搞好統一布局規劃,加快城鎮供排水、供氣、公交等公用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鼓勵城市公用設施向有條件的農村延伸。加大農村通訊設施的投入,降低通訊費用,保障城鄉信息暢通。三要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宅基地規劃和管理,節約村莊建設用地,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力爭3年內完成對鄉村的規劃編制,實現5年內整體推進的目標。加大以改水、改圈、改廚、改廁以及垃圾集中處理、污水處理等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量力而行,務求實效,切實改善農村衛生環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