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委書記關於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3、做好土地流轉,推進農村改革。(一)抓好土地流轉。受外出人口增多和旱災頻繁等因素的影響,我鄉土地棄耕撂荒和粗放經營的現象比較突出,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今後確定在西水泉、徐大保、大恆城、南號人口稀少村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分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土地上千畝,實現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集約化農業的發展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各村也要結合實際在土地流轉、“三荒”開發、水利改制、新型合作組織建立等方面做一些有意的探索和嘗試,深化農村改革。(二)抓好土地復墾。針對我鄉外出人口多,不少村莊土地閒置的實際。今後我們將爭取土地部門支持,大力實施搬遷復墾,為全縣項目建設提供用地置換招標。

四、突出實踐特色,創新活動載體

如何加快鄉村發展,實現農民致富,是擺在我們幹部眼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必須突出實踐特色,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轉型、加強幹部作風建設方面做出表率,爭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旗幟和標桿。

(一)爭當發展旱作農業的排頭兵。我鄉地處**西北部丘陵區,乾旱少雨、水資源貧乏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占80%以上的耕地面積為旱地是我鄉農業生產的實際。針對我縣特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要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就必須高度重視旱作農業,堅持走節水農業與旱作農業並重、大力發展旱作農業的路子。

發展旱作農業,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必須多措並舉

1、落實工程生物措施,建設旱作基本農田。要繼續堅持開展以土地保持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加強工程措施責任,中部平川區,西部丘陵區要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模式建設和完善旱作農田。同時,要適當落實生物措施,抓好原有農田林網的植網補帶、坡梁地的防護林營植和旱作農田生物埂建設,形成防護體系。

2、落實農藝措施,轉變生產方式。一是推廣抗旱良種,要在對現有馬鈴薯、莜麥、亞麻等旱地作物品種加快科研步伐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品種適應性和單產水平。同時,要引進試驗、示範、推廣一些耐乾旱、耐瘠薄旱地優良品種。二是最佳化作物布局。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最佳化布局,形成區域規模。三是科學配方施肥。採取農家肥和化肥混施,以增施農家肥培肥地力和化肥配施的辦法,大力推行泥土配方施肥技術。

3、落實林木措施,提高旱農水平。一是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要在機翻、機播、機收等方面,下力推廣機械化作業。二是大力推廣保護地栽培技術,重點推廣旱地、陡坡地防護林建設,擴大面積,增加品種。三是大力推廣集水補灌技術。充分利用地表水建蓄水池,大力推廣建旱水窯集雨儲備設施。

4、加大對旱作農業產品的開發,搞好深加工。目前,我縣對馬鈴薯、莜麥、亞麻的開發還不夠,精深加工方面更是欠缺,產品宣傳不夠,附加值太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聘請專家,專門進行研究開發,進行深加工,打好有機牌,提高知名度。

5、要推進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的好辦法,使土地能夠合理流轉,使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便於機械化規模作業,積極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擴大規模,形成特色,創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