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問題研究

建立專家諮詢制度,在進行培訓決策前諮詢專家的意見,以保證培訓計畫的科學性,提高培訓計畫的實施效果。 2、根據培訓需求確定培訓內容。首先,在課程設計上,除要設定必修課內容之外,還要根據相關業務工作需要設定各種專業必修課,尤其是要設定多種選修課,以滿足幹部拓寬知識、提高技能的需要。其次,要按照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黨政群機關幹部隊伍、高素質職業化企事業單位管理幹部隊伍和高素質社會化專業技術幹部隊伍的要求,本著“少而精”和“管用”的原則,編寫體現新科學、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的具有各自職業特色的培訓教材,強化課程的綜合性與針對性。第三,要注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及時更新培訓內容。除了要繼續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把提~部的政治素質和政治鑑別能力放在首位之外,還要注重業務能力的培訓。把經濟建設和政府行政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作為幹部教育培訓的內容,突出幹部的崗位技能培訓、擴展個人能力培訓和服務意識培訓等三個方面的培訓,使幹部教育培訓從政治理論型培訓轉向綜合素質型培訓。 (三)遵循教育規律,探索科學的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方式方法 目前,幹部在培訓中的主導意識、現代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不斷增強,尤其是對現代培訓方法和手段表現出濃厚興趣。這一需求要求我們在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中,要不斷最佳化培訓形式,加大教改力度,增加培訓的開放度,提高培訓的層次和質量,增強培訓的效能,實現三個結合,即脫產學習與在職自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調研、考察學習、專題研討相結合,傳統教學手段與電化教學、遠程教學、網路教學相結合。 1、實行分層次、分類別培訓。首先,要針對“四支隊伍”的不同工作性質與專業特點,在統一規劃指導下,按照“誰管理,誰調訓”的原則,實行分類別培訓。對於黨政群機關幹部,要著眼於提高他們履行崗位職責應具備的政治和業務素質,提高他們依法行政,駕馭改革開放和建設現代化的能力;對企事業單位管理幹部,主要採取企業任職資格培訓和工商管理知識培訓相結合的辦法,著重提高他們的現代化企業經營與管理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整體素質;對於專業技術幹部,主要採取知識更新培訓與科研項目培養相結合的辦法,著重提高他們基礎理論研究、產品開發及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其次,要突出培訓重點,實行分層次培訓。就我縣而言,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重點抓好科級幹部和優秀科級後備幹部的培訓。要加強黨性修養,提高理論素養,培育世界眼光,培養戰略思維,著力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和駕馭全局的能力,為廣大幹部起到示範和表率作用,做到“重點幹部重點培養,優秀幹部優先培養,緊缺幹部加緊培養”。 2、加強教與學之間的交流互動。在培訓方法上,要從傳統的單向傳授方式轉變到現代的培訓方法上來。針對廣大幹部已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較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但日常工作又較多的實際情況,大膽探索並積極採用一些科學的培訓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避免“滿堂灌”。可運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方法,將業餘自學、老師講授、角色模擬、電化教學、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和診斷式教學結合起來,把學習理論與研究政策、交流經驗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學員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參與意識,體現教與學之間的雙向交流,讓學員在學習中思考、在調研中找對策、在辯論中拓思路。 3、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要切實改變幹部教育培訓與實際工作脫節的狀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就要注重培訓中的實踐環節,並把培訓視為一種持續性的、貫穿於幹部職業生涯全過程的活動,把培訓的空間拓展到崗位現場。要有針對性地安排一定的實踐課程,組織幹部到基層調查研究,到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參觀學習,採用“上掛、下掛、外掛”的形式安排幹部掛職鍛鍊,強化培訓中的實踐環節。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感受,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陣地建設,最佳化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教學資源配置 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是實施幹部教育培訓的必要條件,是幹部不斷充實知識的“加油站”。面對新形勢下進行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的任務要求,還需進一步加快包括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在內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的建設和改革。 1、強化黨校內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各級黨校作為幹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其辦學水平直接制約著培訓質量。在培訓需求多樣化、發展產業化的今天,黨校傳統的運作模式越來越顯得不適應了。就我縣來看,全縣唯一的培訓基地縣黨校,教學設備滯後,師資力量薄弱,而鄉一級黨校基本不運作。不轉變辦學模式,就無法集中社會最優秀或最合適的教學人才,就難於提高培訓質量,解決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因此,各級黨校理當承擔起建立“綜合培訓機關”的責任,並按幹部教育培訓產業化和現代化的要求,推進整個運行機制的轉型。將學校的工作重心由“實施教學”逐漸轉移到策劃培訓項目、設計培訓課程和組織教學上來,為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以及現代化的資訊服務。同時,要加強黨校的學風建設,規範黨校的學歷教育,嚴格函授教育和在職研究生教育管理,認真把好招生關、教學關、考試關,確保辦學質量,維護黨校教育的社會聲譽。 2、建立教師資源庫。即逐步改善幹部教育師資隊伍專業結構,按專業建立教師資源庫。為此,首先要加強黨校教師隊伍的自身建設,積極創造條件,採取有力措施,有計畫地通過進修學習、國外深造、掛職鍛鍊、外出考察等途徑,不斷提高黨校現有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外教師資源,積極實現教師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按照“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原則,多形式、多渠道選聘兼職教師,選聘那些既有較深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型教師和黨政領導幹部,開設“領導幹部講壇”,建立起客座教師庫,實行區域內和區域之間教師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3、加強黨校校外培訓基地建設。加強“合作培訓”,高效地利用培訓產業資源,是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的捷徑。進行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一方面要注意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黨校校外基地的開發,徹底改變傳統的“一條龍包辦到底”的辦學方式。按“多種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