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農村土地流轉真實情況分析調研報告

三、當前制約湘鄉市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因素

1、土地分散經營制約著土地流轉。由於土地肥瘦不一,大塊的土地被分割成條條塊塊。劃分土地時以及後來的幾次小調整留下的種種弊端,嚴重製約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湘鄉市人均耕地僅0.85畝,而且每戶的承包土地相對分散。這種土地的分散經營,要轉為集中規模經營,由於涉及的農戶多,農戶之間的思想認識不一致,嚴重製約了土地的有序流轉,影響了土地規模效益的發揮。

2、農民缺乏社會保障制約著土地流轉。農村土地對於農民來說,普遍具有社會保障和就業兩大功能。這就決定了農民把土地作為命根子來看待,不願輕易離開土地。他們認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賺不到錢還可以返鄉種田,心裡踏實。同時,由於目前城鎮化水平較低,吸納農民就業能力不足,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空間有限,以及農民自身知識技能的儲備不足,進城就業門路窄,無法在城市獲得穩定的職業和收入,因此,農民始終把土地作為自己的最後保障。

有錢的不在乎土地流轉所得的收益,沒有錢的更惦戀土地。有的寧可粗放經營,甚至不惜撂荒棄耕,也不願將土地轉讓出去。另外,近年來國家將各種惠農補貼直接發放給承包農戶的發放方式,也挫傷了部分種糧戶的積極性。

3、效益價格低廉制約著土地流轉。雖然政策倡導土地要有償流轉,但是土地流轉的價格極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農業比較效益低。據農業部統計,全國稻穀、小麥、玉米三種糧食的畝平均成本481.1元,以來由於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有的甚至成倍增長,畝均成本再次增加60—80元,畝利潤僅為185.2元,按照複種指數2計算,平均畝利潤僅為370.4元。受此影響土地流轉的價格難以提高,流轉農戶難以獲得較高的土地收益,因此選擇粗放經營而不流轉。二是土地流轉渠道不暢。由於缺乏信息渠道,缺乏規範統一的土地流轉市場,急於流轉土地的農民只能低價或無償把土地轉讓給別人耕種。三是農民土地經營流轉價格意識淡薄。土地流轉價格不像普通商品價格那樣容易確定,且目前又沒有完整的價格評估機制,從而導致農民價格意識淡薄。四是農業特色產業少,帶動力不強,使得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程度不高。而評價土地流轉的成效,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看農民流轉土地後,通過經營主體的集約化經營,土地的產出效益比流轉前是不是提高了。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對形成適度規模經營有明顯的推動作用,但從調查的情況看,許多地方由於缺乏效益明顯、可持續性強的特色農業產業的有力支撐,農用地需求相對較少,許多農戶面臨著土地向何處流轉的困惑。

4、農業規模經營風險大制約著土地流轉。農業規模化經營一般前期投入資金大,回籠周期長。加之缺乏配套的風險防範機製作保障,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經營不善等不確定因素均可導致產業效益降低甚至血本無歸,一旦發生這類情況就難以保障農民的土地收益,將造成新的矛盾,影響社會穩定。另外,水田流轉對於種糧大戶也有些現實問題難以解決。如糧食收割後怎么曬乾處理等。因此大多數流轉經營主體對土地流轉表現得很謹慎,不敢輕易接手。

四、推進湘鄉市農村土地流轉的建議

1、加強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和典型引導。廣泛深入地宣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使農民對土地流轉有新的認識,改變一些農戶寧可拋荒、不可失地的想法,解決農戶土地流轉中的思想顧慮。幫農民算好賬,進行流轉疏導。通過算賬,使一部分農民將承包土地通過流轉實現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加強典型引導。積極引導農民進行探索性示範試點,讓農民看到土地流轉的好處後,因勢利導促進土地正常流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城郊地區、交通幹線沿線和邊遠地區不同的情況,在每個鄉鎮辦事處重點抓好1—2個村的土地流轉工作,特別是在完善土地承包機制、推進土地流轉上要有所突破,為逐步在面上推開探索和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