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農村土地流轉真實情況分析調研報告

2、健全鄉村兩級管理服務機制,規範土地流轉行為。以鄉鎮辦事處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為依託,全面建立鄉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機構,各行政村都明確村主任為土地流轉信息員,有條件的村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積極培育規範的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路,為農村土地流轉搭建服務平台,承擔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指導、業務諮詢,以及土地供求登記、信息發布、項目推介、中介協調、契約鑑證、跟蹤服務和糾紛調處仲裁等服務工作。同時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解決必要的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和工作經費。村級土地流轉服務站或信息員,隨時收集並向鄉(鎮)土地流轉中心報送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參與流轉收益評估,協助土地流轉雙方簽訂土地流轉契約。通過市、鄉、村三級服務網路的有效結合,為土地流轉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務。

3、建立扶持獎勵的優惠政策,推進土地流轉進程。湘鄉是農業大市,如何推進土地流轉,做好“三農”文章,政策導向是關鍵。因此建議儘快出台政策,加大財政獎扶力度。對達到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按各地產業布局規劃,每年安排一定的獎勵資金給予扶持和獎勵。把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一個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徑。同時還要採取多渠道扶持、多部門發力的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在項目建設扶持方面,要把現化農業建設、移民建設、退耕還林、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重點優先安排,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在金融支持方面,要由農發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研究制訂關於全面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實施細則,開展承包經營權抵押試點和流轉收入質押貸款業務,解決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資金投入這一瓶頸問題。

4、積極創造良好條件,最佳化土地流轉環境。一是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帶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要制訂現代農業的發展規劃,突出發展本地特色產業。進一步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促進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和企業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以此推動土地流轉的適度規模經營。二是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土地流轉和土地集約流轉將產生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如不能有效解決勞動力轉移問題,勢必會影響土地流轉和農村穩定。因此,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實現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在外地或本地務工經商。三是加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要逐步建立農村養老、醫療、生育、傷殘等保險,完善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互助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從而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質和社會保障功能,突出其生產發展和增收致富功能,為土地轉出者解決後顧之憂。四是建立農業規模經營的風險防範機制。積極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建立健全農業風險保障機制,以防範產業發展不利因素,減少農業受災害等原因造成的損失,為經營者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關於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的調查
關於城鄉統籌工作中農村土地問題調研報告
農村土地使用權糾紛成因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土地有序流轉新機制的調研報告
大足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
南川市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