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現狀的調研報告

二是以現存優勢資源為依託,開展錯位競爭,打造特色產業。實踐證明,一個地區競爭優勢獲得的關鍵在於對自身優勢的認識和把握。總體上看,在全縣縣域經濟中,農業資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於各鄉鎮所處地理環境、自然和資源稟賦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比較優勢也較大,要站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高度,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確立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實行重點開發,打造獨具特色的戰略產業和名牌產品。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圍繞實現20億斤糧食總產目標,在設施農業建設上,做好旱澇保收田項目區建設。在土地規模經營上,通過加強引導、產業推動、強化服務和培植典型等措施,力爭實現大規模經營。重點發展大豆、小麥、馬鈴薯和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奶牛和生豬養殖合作社,發展特色農業。在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上,組建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10個,提高科技化含量。在農業標準化生產上,通過良種補貼直補措施,保證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推廣10項農業增產技術,推廣面積達到850萬畝次,標準化實施面積達到500萬畝以上。在種植業基地建設上,建設100萬畝全國小麥綠色食品原料基地、100萬畝全國大豆綠色食品原料基地、10萬畝高澱粉馬鈴薯和脫毒馬鈴薯生產基地、2.65萬畝高糖甜菜生產基地、3萬畝北藥和2萬畝燕麥生產基地。

三是以轉移農村勞動力為突破口,加快城鄉統籌建設。加快城鎮建設,解決“三農”問題,轉化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發展縣域經濟的關鍵所在。當前,縣域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應採取“標本兼治”的方針。“治標”就是要組織好勞務輸出,通過加強勞務培訓、打造勞務品牌、搞好勞務服務等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通過鼓勵農民外出務工,使農民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學到技術,積累資金,為人口城鎮化建設準備物質條件和思想條件。要做好縣城和中心鎮的發展規劃和建設,提高縣域產業聚集度,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增強城鎮綜合服務功能,積極引導農民進鎮入區。圍繞城區環境改善,完成城區道路改造;完成城鎮供水廠收尾、污水處理廠生態塘建設和垃圾處理場建設,加快供排水管網建設,確保年末實現東污西排;提高城區防洪標準,啟動殯儀館堤防建設。圍繞棚戶區改造,重點抓好基本建設項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實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在商業開發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補貼標準。

四是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資水平。把招商引資作為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計引進一批產業鏈式化、關聯度大的項目。實施組團推介,搭建部門間“無障礙”投資平台,整合區域資源、產業和項目,通過產品推介會等形式推動招商;組織招商小分隊廣泛聯絡,鎖定目標區域、目標產業和目標企業,通過重點拜訪實現上門招商;委託在外我縣籍人士為招商員,開展家鄉宣傳推介;實施引鳳還巢計畫,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鄉創業;藉助縣域內投資企業,帶動相關產業商家來投資興業。要進一步調整和充實項目庫,確保招商質量和落地實效。改善招商綜合環境,實行掛牌跟蹤服務,嚴格兌現招商承諾,激勵和調動客商投資創業的熱情和全縣人民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營造開放開明的政策環境,不折不扣地執行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保護外來客商投資權益,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營造周密周到的服務環境,形成“親商、尊商、重商、護商”的良好氛圍,促進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