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活動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前,杜家村是一個“無電、無公路、無水利設施”的“三無”村。全村以種植玉米、小麥和大豆等旱地作物為生,靠天吃飯。改革開放後,杜家村在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帶領下,立足本村實際,不斷探索、不懈努力,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農民人平純收入穩步提高。XX年村級經濟總收入49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7.1萬,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年人均收入6234元。形成了以玉米、小麥、茶葉、食用菌、核桃、板粟和反季蔬菜為主導的多種農業產業,電網、交通、無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4年修通了村內簡易通車公路,結束了該村無公路的歷史。1992年修通了通組公路。1994年修通了通戶的機耕道。XX年村“兩委”班子適時提出改善交通環境,整修進村道路。投資200多萬元對進村道路(杜家公路)8.4公里進行了硬化,全部為水泥路面。大大的改善了村內交通狀況,極大的方便了村民出行,使得煤碳資源得到較好的開發利用,農副產品也方便運出,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杜家村原有一煤礦,XX年以前為集體所有,年產2-3千噸。XX底煤礦改制為民營企業,每年上繳村8萬元。XX-XX年,為了解決村民的飲水困難,新建天河水窖124口,躉水池(50方以上)7個。1989-1995年全村村民住房全部進行了翻修刷白,人均住宅面積達50㎡以上。XX年投資12萬元建成了640平方米的黨員民眾服務中心,並配備了衛星接收機、電視機、放像機等設備設施。1998年以來無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的變化,移動、聯通網路覆蓋全村。村民有了自己的衛星電視接收設備。目前,村內戶平一台彩電、移動手機300多部、機車100多輛。100%村民參加了新農合。24戶農村困難家庭享受了農村低保。4戶老百姓新蓋了二層的樓房,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四、主要問題

目前,該村的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前幾年經過農業產業調整,全村產業結構出現了多樣化。但因該山勢陡峭,可利用的林地面積匱乏,加之村內勞動力嚴重不足,60歲以上人員達270人以上,勞動力340人左右,外出打工人員占絕大多數,影響了農業結構調整的進度。多數村民仍然維持著傳統的農耕模式,主要經濟來源以外出務工為主。信息不靈,缺乏新技術,農業科技信息來源單一,嚴重阻礙了農業產業的發展。全村無程控電話和電腦寬頻網路。農村用電有一個因變電台區出線過細,不能滿足民眾的正常用電。20%以上的農戶存在飲水困難,遇上乾旱甚至人畜飲水嚴重缺乏。

五、相關建議

未來如何發展,我們建議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村域經濟發展應以林特經濟發展為主,積極發展林特產業。加大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成片開發。三年內力爭達到人平1畝茶園,核桃種植面積達500畝,食用菌達100萬袋。採取連片開發,集中管理,承包經營的方式,滾動發展農村山林經濟林。新建天河水窖和躉水池,徹底解決村民的飲水困難。更換變電台區出線過細線路,解決村民用電困難。

在這次的走訪工作中,工作組同志們深切體會到了“三萬”活動的重要性。雖然中央對農村的投入在不斷加大,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在不斷落實,農民的物質生活及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農民的農業基礎依然薄弱,經濟發展依然滯後,勞動強度依然很大,“強農惠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查看更多:
2024年縣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調研報告
三嚴三實活動調研報告範文2017
“訪民情、聚民智、解民憂、惠民生”大走訪活動調研報告
2017下半年關於“三嚴三實”活動調研報告範文
關於桃源縣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的調研報告
總工會萬名幹部進萬村惠萬民活動調研報告
大學生村官走訪活動調研報告
“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調研報告
鄉鎮巾幗志願服務活動調研報告
最新三嚴三實教育活動2024年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