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偏差青少年狀況的研究

李某,男,“我在家整天上網玩遊戲,與我媽幾乎不說話,除了我媽喊我吃飯,我和她說幾句,其它時間我們不講話”。張某,男,“爸爸對我的要求就是晚上早點回家,不要在外面惹事就可以了。爸爸他自己白天睡覺,晚上上班,也沒有時間管我,要是他管我,多給我點父愛,我肯定也是上大學的人了。”調查還發現,在單親家庭中,青少年與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的溝通方式主要是見面即給錢,產生長期不良的互動。例如:李某,17歲,男,“我爸爸媽媽離婚後,我跟爸爸生活在一起,媽媽開了個棋牌室,我只要去找她,她就會給我錢,多的時候四五百,少的時候二三十也有的,主要看我去得多不多和她生意好不好,她不管我怎么花的。”王某,男,“我經常去看看我媽媽(與父親離婚),她會給錢,手機也是她買的;有時候也去爺爺奶奶那吃飯,他們也會給我點錢花。”2、排斥學校生活如表2所示,近四成受訪青少年在讀書時不喜歡學校的生活,近三成青少年覺得老師不喜歡自己,這些青少年與學校產生一種相互排斥的效應,這使得這些青少年缺乏學習興趣,在學校容易惹事,甚至常在學校外面惹事。表2 學校因素(%)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不知道不適用讀書時,我不喜歡學校的生活4.934.429.518.011.51.6老師不喜歡我13.126.227.913.116.43.3讀書時,我經常在校外混4.936.132.816.44.94.9我覺得在學校學不到東西1.636.129.59.821.31.6我在學校經常惹事1.630.041.710.013.33.3一些受訪青少年是這樣說的:蔣某,男,“我原來很不喜歡學校,不過我還是想上學的,不過現在也不知道該學點什麼了。”趙某,男,“我上學時多次被學校退學而轉校,國小換了八所,國中換了三所,所以學業無所成。”3、社區參與度低調查發現,近六成的受訪青少年經常就在家睡覺、看電視,過著一種隱居在社區裡面的生活,有五成青少年最重要的娛樂場所就是網咖,在虛擬社區中遊蕩,在遊戲中尋找刺激和消磨時光。而現實中的社區缺乏青少年活動的項目,72.1%的青少年很少參加社區的活動。(二)支持性因素嚴重行為偏差青少年某種程度上已經在社會生活中成為一類弱勢群體,在家庭中不被信任,在學校受到排斥,在社會的邊緣行走。如何糾正偏差行為、正常生活,支持性因素在這過程中發揮支撐性作用。1、社會支持網路的重要性雖然調查中發現嚴重行為偏差青少年在眾多領域面臨問題,但是也發現在嚴重行為偏差青少年在不同群體的支持下各方面的問題有所改善。首先,青少年有數量較大的朋輩群體,能給予他們很大的精神支持,在舒緩精神壓力,情感安慰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調查顯示,在家庭生活中不願意和家人交談的青少年在朋輩群體中溝通狀態良好,近七成青少年認為自己能夠很好地與他人溝通。同時,與同輩群體的密切交往對青少年保持精神健康有正面促進效用,五成的青少年不認為自己內向,六成的青少年不常感到鬱悶。在從外界得到幫助方面,有67.2%的受訪青少年從朋友那得到需要的幫助,僅次於家人給予的幫助。其次,是家庭的支持,雖然為數不少的青少年在家庭中存在溝通障礙,但是家人還是青少年最為初級、最為重要的支持資源,有73.8%的受訪青少年從家人那裡得到幫助。再次,社工的專業職能得到實現,成為這些青少年求助的對象。有62.3%的受訪青少年從社工那裡獲得幫助,超過親戚、居委會等傳統自然資源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此外,與嚴重行為偏差青少年密切相關的法務部門對這一群體的問題也更為重視,檢察院的未檢科、公安局所屬的派出所、政法委下面的預防辦都出台很多具體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青少年潛力有待挖掘在注重社會支持網路的建立與加強之外,還應該重視青少年本身所具有的優勢,絕大部分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具有自我改變的能力,73.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能夠調整自己,有近四成的青少年願意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社區活動,嚴重行為偏差青少年的內在動力與能動性是需要引起外界重視的支持性因素,也是偏差青少年的優勢力量。(三)服務需求關注青少年犯罪問題,就需要傾聽來自青少年的心聲,嚴重行為偏差青少年的服務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遍的青少年基本需求,同時也反映了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工作中需要探求的工作途徑。探求行為偏差青少年基本的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滿足這些合理合法的需求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