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關於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調研報告

我院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進行調研發現,此類案件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案件偏少,案值偏大。三年來,朝陽法院法院共審結此類案件125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極小,僅占1.39%,此類案件屬於少發案件。但從案值上看,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涉案數額不斷上漲,案值在50萬元至200萬元區間的案件量呈逐年增長態勢,案值最高的近800萬元。

二是共同犯罪案件較多。在審結的125件案件中判處被告人226人,共同犯罪案件所占比例較大,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最多為8人。各共同犯罪人分工配合、密切合作,涉案金額巨大,不僅給權利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三是涉案產品、侵犯罪名相對集中。涉案產品主要集中在菸酒、名牌箱包、高爾夫用品、盜版光碟等消費用品上,占到全部涉案產品的90%以上。涉案罪名集中在侵犯著作權、商標類犯罪。在審結的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中,侵犯著作權和商標類犯罪占到了70%以上。

四是犯罪手段複雜,多屬智慧型型犯罪。此類案件中涉案產品技術含量高,少數假冒產品的質量、外觀與真品高度接近。犯罪隱蔽性強,多採用單線聯繫,頻繁變換手機和窩點,很難抓到主犯。案值難以徹底查清,犯罪人使用假名、做假賬或者不做賬的情況普遍。

五是連續性犯罪和跨地區犯罪現象較突出。近1/3的被告人曾因侵權或者賣假貨受過行政處罰或者承擔過民事責任。有的被告人既銷售侵權產品,又販賣假標識,一人構成數罪。為逃避打擊,犯罪人往往選擇在不同地區組織生產、組裝成品和銷售。

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案件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如下普遍性問題:

一是缺乏定罪量刑的具體量化標準。在定罪標準上,假冒註冊商標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罪和假冒專利罪是“情節嚴重”,侵犯著作權罪是“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侵犯商業秘密罪是“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等,定罪量刑標準均是原則性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

二是已有的定罪量刑的金額標準有待規範。涉案金額的大小是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最主要的定罪量刑標準。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比一般財產犯罪的金額標準要高,不利於有效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在涉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定罪量刑的金額標準上,刑法和有關的司法解釋存在“非法經營額”、“銷售金額”、“違法所得額”和“直接經濟損失”四個概念。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同,具體如何界定,有待規範。

三是侵犯智慧財產權罪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非法經營罪存在競合。司法實踐中,大量的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實際上是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非法經營罪來定罪處罰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法條競合的問題。所以,僅按照侵犯智慧財產權罪名進行司法統計並不能真實地反映出智慧財產權刑法保護的實際狀況,不利於準確掌握工作動態,反映司法實踐。

四是侵犯智慧財產權罪與非罪的界限較難把握。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首先是一種未經權利人許可而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侵權情節達到一定程度應受到行政處罰,達到嚴重程度才構成犯罪。因此,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與一般智慧財產權行政違法行為和侵權行為往往出現一種競合,這在客觀上增加了判定罪與非罪的難度。

針對上述問題,朝陽法院提出如下建議和對策:

一是加大宣傳,提高全社會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意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智慧財產權基本知識,及時宣傳保護智慧財產權專項行動,以案說法,警示他人。深入企事業單位,宣傳法律法規,健全管理體制,完善防範機制,提高企事業保護和管理智慧財產權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