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農村金融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四)民間借貸缺乏規範,金融風險加大。一是民間借貸良莠不齊,加大了農民的負擔和農村金融風險。由於對民間借貸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和正確引導,其風險、隱患日益凸現,由此引發的經濟糾紛呈上升態勢,間接殃及社會穩定。二是民間借貸不規範,無借據、契約,缺乏擔保,隱蔽性強,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坑蒙拐騙時有發生,甚至引發刑事案件;民間借貸利率一般遠遠高於同檔次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風險集中,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三是影響金融巨觀調控。民間借貸活動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誘發大量資金以現金形式流出金融機構,加大資金“體外循環”,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擾央行、銀監部門對社會信貸總量的監測,民間信貸投向具有一定的趨利性、盲目性,資金流向與國家經濟政策、產業政策不能吻合,使國家巨觀經濟政策落實效果不佳。

(五)保險業發展不平衡,農業保障體系存在許多障礙。一是保險深度和密度與全市經濟發展速度不相匹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國際上通行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保險業發達程度最主要的兩個標誌。9月末,全市保險市場深度為1.12%,保險密度為357元,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保險深度低了1.XX年百分點,保險密度低了110元,同時與我市gdp增速同樣存在巨大差異,這就說明我市保險市場挖掘和開拓尚不夠充分。二是地區、城鄉發展不平衡。產壽險業務都主要集中在榆陽、神木、府谷、靖邊、定邊等經濟發展較快的縣區,南部六縣的保險業務發展較慢。三是產品開發和拓展需求進一步加強。名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很多,但是發展的比較單一,險種結構相對集中。農業險種劃分及其保費標準正在探索中,理賠及風險補償機制建立滯後,貼農、為農保險制度不完善。四是社會的保險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六)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組織規模小,經營行為不規範。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關係不順,行業自律以及監管不到位,風險及補償機制尚不健全。

(七)銀行業機構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存在潛在隱患。XX年,榆林市行業機構案件上升,部分銀行機構對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求,給銀行案件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良好的司法環境和社會治安狀況、高效的案件偵破能力將成為維護金融安全和保障金融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

四、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對當前農村金融需求與金融服務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新農村建設一樣,同樣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著手才能加以完善。

(一)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村各類金融機構的支農合力作用。一是擴大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支農範圍,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綜合開發以及推動農業化進程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強化其政策支農職責。二是推動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農村信用社支農主力軍作用,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治理,探索和推行大額貸款和聯戶擔保貸款,有重點地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專業戶、專業村的發展。三是鼓勵地方商業銀行開展“公司+基地+農戶”貸款和“訂單農業”貸款,解決農業產業化經營對信貸資金的大規模需求。四是明確農村所有金融機構的法寶義務,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必須將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用於支持當地農戶生產經營、民營企業發展、助學和消費。五是實現郵政儲蓄銀行資金“取之於農,用之於農”的良性循環,建立農村資金反哺回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