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雙語審判工作的調研報告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全旗人口17.6萬,蒙古族占全旗總人口的56%,其中純蒙古族地區就有兩個,人口約3萬人。為落實憲法第134條規定“法院審理案件要保證當事人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庫倫旗人民法院切實把尊重和保證當事人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抓好雙語審判作為開展好審判工作的重點,發揮民族地區法院特點,推出一系列措施方便少數民族當事人參與訴訟,使雙語審判工作有序開展。

一、雙語審判工作的開展情況

我院設有職能部門14個,派出人民法庭3個,全院共有幹警64人,其中少數民族幹警46人,審判員28人,其中蒙漢兼通的有20人,占審判員總數的71.4%,書記員共14人,蒙漢兼通書記員的有9人,占書記員總數的64%。我院年均受理各類一審及執行案件千餘件,其中全部使用蒙語的案件為400件左右,約占受理案件總數的39%。

針對地域文化特點及我院民族語言審判資源優勢,我院以落實訴訟原則體現黨的民族政策為突破口,從方便蒙古族當事人進行訴訟著手,深入開展並探索雙語審判的模式。

(一)開展雙語司法服務。

立案庭是法院的視窗也是整個訴訟程式的入口,為體現司法為民的宗旨,我院選配了法律知識較為豐富、通曉蒙漢雙語的法官擔任庭長、副庭長,開展雙語接待和立案工作,對於不通曉漢語的蒙族當事人進行法律諮詢、訴前調解、登記立案等相關工作,並相應配套印製了蒙漢雙語訴訟指南,同時,將訴訟費收費辦法以雙語方式上牆。在蒙古族聚居的蘇木鄉鎮設立特色法庭—額勒順法庭,法官和書記員全部是通曉蒙漢兩種語言文字的幹警,年均審理近百起的蒙文案件,當地農牧民大多不懂漢語,雙語法官的合理配置不僅為當事人在法律諮詢、案件信訪、起訴、出庭等方面提供了方便,也充分保障了當地百姓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的權利。在其他審判庭人員配置中,必須有一名通曉蒙漢雙語的法官,保證每個業務部門都有能和蒙古族當事人進行交流指導的法官。我院還不斷加強蒙文巡迴審判工作,在蘇木所在地設立審判點,在嘎查村設立巡迴審判聯繫點,聘請當地威望高、責任心強的蒙古族農牧民為調解員,將法律送到蒙古族農牧民的家中。這些做法受到了廣大蒙古族當事人特別是不懂漢語的蒙古族農牧民的歡迎。

(二)強化雙語司法實踐

建院以來,我院就一直使用民族語言進行庭審,尤其近年來,我院將此項工作作為一個亮點工程,不斷加大蒙文庭審的比重,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審判中,全面開展蒙文庭審活動。一是運用蒙語進行庭前指導。包括庭前用蒙語送達舉證須知及傳票等相關法律文書,在當事人及時了解案由、開庭時間及地點的基礎上進行舉證指導。二是用蒙語駕御庭審。運用蒙語告之當事人訴訟權利和義務,並進行舉證、質證、答辯和陳述,運用蒙語歸納爭議焦點。對當事人雙方都是蒙古族的,推行全程蒙文審理。三是針對當事人雙方有一方是蒙古族的情況下,我們充分告之當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尊重當事人的選擇,為當事人聘請翻譯等,並保證做到整個庭審過程的透明。四是在庭審中尊重蒙古族的風俗習慣,並以此為法官和當事人的親和點,做好調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