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2篇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將文本的內容通過解讀,從而達到升華,表達一種情感、狀態,體現一種生活,在有效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自然生長”。

解讀藝術文本時,比較忌諱簡單化的研究,教材不是知識體系的濃縮與再現,也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對象和內容,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生活學習”,讓他們在這些充滿生活味、文化味、文學味的美術課堂中,構建藝術人格,展示豐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圖像世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欣賞水平,培養豐富的情感世界。

文本解讀之我思(英語)

周美娟

文化素養篇以教師文化素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為目的,在篇中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語言學習的文化背景知識及中西方價值觀、文化習俗的差異比較,從而加深教師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了解,在語言教學中更加重視文化教學。

資源運用篇以演示操作的方式介紹英語教學中常用多媒體課件(pptandflash)製作的資源及方法。

通過閱讀,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僅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國小英語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這包括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兒童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識;要研究和掌握英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教學原則,熟悉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學原則和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國小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

教師不僅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語言的示範能力。

教學技能是評價教師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師如何教的技能,具體地說就是指教師對教學設計,課堂活動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和在課內外充分展示英語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前國小英語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繫,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強的“情景會話”為主。為了使學生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實踐,克服母語對英語學習的乾憂,教師就必須具備,能唱、會畫、會製作、善表演、能組織課外活動,能操作,使用現代教學設備等技能。

教學生唱他們喜歡的英語歌曲,會畫形象的簡筆畫,會製作美麗多樣的幻燈片,會以豐富的表情,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有感情,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有了興趣才會積極,只有積極了才會動口,才能擺脫  “啞巴英語”的外號。、

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是英語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這幾方面的基本訓練,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1)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標準,純正,流利;(2)有一定的口語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3)書設計合理,字跡工整規範。

一個國小英語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對待教學實踐中所遇到問題應經常反思,並保持探索的習慣。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要越過傳統和現實以及自我的障礙。教師如果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