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2篇

學習了《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課標提出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一、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具有變課程內容和課程知識本位為學生髮展本位的價值取向。

2、正確把握學科教育的特點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育特別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變課程的統一和求同為尊重多元和個性差異。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告訴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科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批評傳統的學習方式和課程基礎上強調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大力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為學習方式注入新鮮的活力。

4、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

新課程體系強調學生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收集、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新課標要求教育必須培養有創造精神、有個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呢?

1、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係,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才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因為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表個人的見解。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態去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真理的能量就會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觀察思考。

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畫、有準備的認知活動。它是兒童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大量的感性認識都是通過觀察獲得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不應把科學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觀察思考的機會。鼓勵、引導他們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動參與到知識形式的過程中去,使他們不僅僅看到了結論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結論形成的來龍去脈。

三、讓學生勤動手,發揮主體作用。

針對國小生好奇心強,什麼事總想理明白,做什麼都想親自試試的特點,教師要因勢利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達到手腦並用的效果。

首先科學課中一些實驗和觀察材料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準備。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和實驗。

單純教師一個人邊講邊做地忙活,學生只是乾巴巴地聽著、看著的教學模式,學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印象不深,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只告訴學生去乾什麼,而不告訴學生怎么乾,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發現,同時教師也不失時機地給予點拔、引導和鼓勵,就會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