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2篇

音樂老師妙筆生花,樂不可言。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被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很久很久。音樂,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藝術,它的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演繹提供了想像、聯想的廣闊空間。長期以來,教師習慣於把學生當作教學的對象,知識的承載體。在音樂課堂上,一味的強求學生進行枯燥的知識訓練,不厭其煩的、長時間的講解樂理知識,要學生記住大量音樂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老師首先要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變支配者、管理者為協助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組織、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高度自由的想像與創造的空間,通過對音樂的創造和再創造(音樂表現)更充分地理解音樂,熱愛音樂。例如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作與即興創造:可以是節奏、鏇律的即興問答、接龍、重組等,也可以是滲透在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歌曲配節奏,樂句填空,為鏇律即興填詞,命題創作、為歌曲、樂曲編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為歌曲、樂曲配伴奏,音樂小製作,為詩歌朗涌選配音樂,為舞蹈表演選配音樂等。在創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迅速的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與表達;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說,音樂課中“創造”並不是過分偏重於理論的指導,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學作曲”,以學生作了多少“曲”作為“創造性”的標誌。這一切都要求教師本身所具備的創造基本功來完成。

四、音樂製作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音樂製作基本功主要使指電腦音像的製作技術,說起“電腦音樂製作”,在當今社會上,對於從事音樂藝術工作的人來講,早已不是什麼陌生的事,對中國小音樂教學及活動的積極影響使有目共睹的。的確,電腦音樂製作技術給予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

五、文化理論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文化理論基本功主要使指音樂老師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與音樂相關的綜合文化素養,它不應該只是停留在熱愛音樂和談論音樂這個層面,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能力。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的文化理論水平起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教學過程加強對人文精神的渲染,關注學生的精神、洞察學生的心靈世界,全方位的關心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積澱的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具備較為完善的人格,也就是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這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六、課堂教學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不應與文化課的要求相牴觸:首先是儀表端正、自然、大方、得體和認真的教學態度;寓育人於教學活動中並具有自身教學特色,能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教學風格,然後是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表述觀點正確,概念清楚,重點突出,詳略及難點處理得當;用國語講課,語言準確、簡潔、生動;書法流暢美觀;多媒體教學技能熟練,最後是教學過程各環節連貫,教學時間分配合理。中國小音樂教學的整體提升,離不開中國小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靠的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教師的基本功絕不是彈琴唱歌跳舞的表演和寫文章,更不是精雕細作的某一堂師生“做秀”的音樂課,而是把紮實的基本功轉化為課堂教學能力,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整體體現。中國小音樂教師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提高是多途徑的,不僅可以靠音樂師範院校的培養,還可以通過繼續教育等途徑教師自己加強和提高現有的能力和水平。可喜的是研究和思考中國小音樂教師的基本功並堅持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早已在全體音樂教師中開展得有聲有色,相信決不會辜負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