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範文兩篇;寒假讀書心得

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的確,《沉思錄》詮釋了一位智者的心態,傳遞了一種對待生活的真實而高尚的態度,擺脫浮躁,自在、自足地生活,在物質日益富足的時候,不要荒蕪了精神的家園。為心靈尋找一個平衡點:時時節制並減少內心的欲望,為心靈減負,為心靈留下一份長久的平靜。

《誰動了我的乳酪》讀後感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也很早就讀過這本書。之前只是當做故事來讀而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我有幸在今年寒假重讀了這本通過一個故事闡述了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也許有點哲學味道,但慢慢品味這本書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個真理很通俗易懂。

乳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乳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乳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乳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乳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乳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我認為書中的乳酪可以成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想要得到的東西。面對著如此快速發展著的社會,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乳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乳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么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誰動了我的乳酪?》一書,把人類面對社會變遷的生存問題寓言化了。

嗅嗅和匆匆,代表了那些對社會變化有著敏銳嗅覺,且能迅速行動的人。這些人往往在變化來臨之前,就可能有了預感,甚至有了預備行動。他們隨時準備往前移動。因此,他們總是可能比別人先得到生活中的“乳酪”。

唧唧和哼哼則代表在變化面前喜歡思前想後的人。他們無法預見變化,更可悲的是他們不喜歡變化,懼怕變化,甚至不承認變化,進而拒絕變化。當變化來臨時,他們會感到痛苦萬分、束手無策。

唧唧同哼哼又有所不同,唧唧在失掉了“乳酪”之後,經過一陣痛苦的思考,終於採取行動。他很緩慢、很艱難地往前移動,他一步一步地重新發現生活中的“乳酪”,直到他最終又找回了以往“夢”中的“乳酪”。在現實生活中,唧唧可能代表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甚至是大部分人。環境的變化,迫使他們去思考、去行動,常常掙扎在“變”與“不變”的選擇中。當然最終他們都能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畢竟他們適應了變化。

哼哼是個失敗者。他永遠沒有從“失落”中痊癒。他抱怨、咒罵、怨天尤人,他感嘆命運不濟,但就是沒有行動,沒有下一步的計畫。這種人在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他們是生活中永遠的失意者。

的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很多人會或多或少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壓力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在高位怕掉下,在低位想方設法往上爬。總之,不管你在什麼位置,不管你在社會的地位是什麼,總會有各式各樣的煩惱困擾著你。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有輕度抑鬱症。

這一本書我很喜歡,不僅因為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且因為他對現代社會的反映大大超出了我的想像。以不變應萬變也許很好,但以變應變或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