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後勤黨建工作心得體會

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和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化,給高校後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後勤集團作為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新生事物,在改革不斷深化的進程中,既要服務學校工作的大局,服務師生和教學科研工作,又要按企業化要求經營。如何適應新的形勢,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營造一個有利於深化後勤社會化改革的良好環境,提高黨建工作的效能,這是高校後勤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要適應新的形勢,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加強後勤集團黨的思想建設;堅持以提高戰鬥力為目的,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後勤集團黨的作風建設。後勤集團黨建工作要和後勤改革、管理、服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圍繞中心,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監督保證作用,主動探索後勤黨建工作的新路子,提出高校後勤黨建工作的創新思路與舉措。為深化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

一、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背景下黨建工作的特點

十年來,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後勤實體從原先的福利性、帶有事業單位特點的總務部門剝離出來,實行企業化運行,將經營服務職能承擔下來。客觀地講,高校後勤實體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高校後勤實體的黨建工作卻相對滯後。同時,在後勤社會化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後勤黨建工作也面臨一些新情況與新形勢,如何適應這些新的形勢,有針對性的在黨建工作中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後勤實體的各項改革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我們認真探索。

(一)高校後勤黨建工作滯後於高校後勤實體的發展

隨著高校後勤服務實體成建制的從學校行政系統中分離出來組建後勤服務集團,成為學校內部實現企業化管理的一個服務性單位,總經理負責制是企業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特色之處。高校後勤服務集團堅持“三服務、兩育人”的宗旨,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學校的師生。由於其特定的服務對象、特定的工作環境決定了集團在為學校服務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考慮以社會效益為重,並遵守教育規律;同時,在深化改革中,又要求對後勤實行企業化管理、加強經濟核算和注重經濟效益。後勤集團在改革進程中,也不斷的發揮學校品牌、學校市場等優勢,探索產權的多元化,並逐步按公司法的要求設立法人治理結構、採用董事會、監事會等管理模式。由於上述特點的存在,許多高校把後勤社會化改革的重點放在了行政機構的搭建和幹部配備,對黨建工作常常重視不夠,組織不健全,地位不明確,沒有看到黨組織在經營管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引領保障作用,甚至忽視黨員骨幹在履行“三服務,兩育人”宗旨中的先鋒模範和表率帶頭作用。

(二)組織發展和黨員教育方式缺少創新

後勤實體的組織活動不同於教學單位或機關行政部門,常常僅限於集中開會、集體學習,完成上級布置的活動內容,往往使黨建工作流於形式,缺少新意。後勤改革的不斷深入,勢必要求後勤集團大力提升人力資本,廣泛吸引各類人才,不斷探索新的用工形式,使後勤集團職工隊伍組成呈現出多樣化,打破了計畫經濟時代的正式工、臨時工兩大類單一的形式,大量使用外聘員工。但由於傳統的黨員管理模式,使外聘員工中的黨員難以參與黨組織活動,形成了所謂的“口袋黨員”(指組織關係裝在口袋裡),外聘員工中的組織發展和黨員教育存在模糊認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