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後勤黨建工作心得體會

(三)與後勤實體發展相適應原則

後勤社會化改革之前,後勤黨建工作主要對象是學校在編後勤職工。後勤社會化改革之後,外聘員工在職工中占絕大多數,

特別是《勞動契約法》施行後,“臨時工”也成為歷史名詞,許多高校選聘部分大學生充實到管理隊伍中來,所有後勤實體的員工都成為了我們的黨建工作對象。這些新變化都要求後勤實體的黨建工作積極探索,不斷完善與此相適應的黨建工作機制。

三、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背景下黨建工作的創新思路與舉措

(一)努力提高職工思想政治覺悟的創新思路與舉措

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針對後勤員工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理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實際情況,必須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用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教育。在學習內容和形式上要不斷創新,開展適合他們群體特點的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緊密結合新形勢下後勤工作的特點和後勤員工的思想狀況,靈活開展思想教育,

不斷豐富思想教育載體,提高教育效果。

1、以主題活動促學習。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是組織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是有效開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先後組織黨員和幹部職工到貴州遵義等地開展紅色之旅;參觀重慶市“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重慶直轄10周年”的展覽;結合教育部對我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的實際,在總支範圍內開展“迎評創優,人人爭優”活動,為迎評創優爭光添彩。通過上述活動,極大地增強廣大黨員和幹部職工的紀律性、組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提高了他們的政治覺悟,激發了積極分子爭取入黨的願望,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與政治學習相結合。緊密結合後勤工作的特點和員工的現實思想狀況,我們選擇通俗易懂的內容,採取貼近實際的方式,靈活開展思想教育,

真正使黨的基本知識與理論入腦、入心。我們先後邀請學校領導、機關部門領導宣講xx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把黨的最新科學理論傳遞到服務第一線,在集團內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3、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後勤工作就是為學校師生提供後勤保障服務,乾的都是平凡小事,做的都是重複性勞動,平凡到無人注意,重複到日久生厭。部分青年員工還會在與大學生的接觸過程中,因為文化水平、人生道路的差異產生自卑情緒和思想包袱。為切實加強員工隊伍的穩定性,集團各級領導充分利用大小會議和其他渠道,將安全意識、服務意識融入到思想教育之中。認真開展職業教育,讓員工認識到後勤工作的特殊責任和使命,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二)組織發展、黨員管理和幹部培養工作中的創新思路與舉措

1、創新黨員發展制度。高校後勤服務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在這個領域裡的員工的流動性和素質參次不齊,因此,我們在發展黨員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員工的自身特點,創新黨員發展制度,“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

集團黨總支的組織發展工作始終圍繞中心工作,致力把“普通員工培養成工作骨幹,把工作骨幹培養成發展對象”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重點在“管理骨幹、業務骨幹和青年員工中發展黨員”的原則,將一批工作熱情高、管理能力強的業務骨幹放在重要崗位上鍛鍊,開展技能比賽,加強交流學習,將黨員發展工作與培養業務骨幹和管理骨幹緊密結合,促進黨建工作與集團中心工作共同發展。近幾年,在集團正式員工中先後發展了7名黨員。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後,後勤部門中的正式員工比例大大降低,人員組成中外聘員工占了70%以上,他們多數是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或者是社會人員。他們受教育程度較低,政治思想覺悟不高,並且流動性比較大,這要求我們在黨員發展制度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對其中在校工作時間較長、符合發展原則的外聘員工作為培養對象,通過談話教育、交辦任務等形式,加強對他們的培養、教育、考察。現在已有多名外聘員工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的外聘員工已光榮加入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