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營造農業發展新優勢

近年來,棲霞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升級、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來抓,大力發展“農”字號企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農產品加工業得到蓬勃發展,有效地推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一、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全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棲霞是個傳統農業大市,農業在全市經濟中占據比較重要的位置。要提升農業質量和層次,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就必須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實現農業的外延增值。

(一)單一產業的風險性促使棲霞必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多年來,農業尤其是果業的快速發展有效地帶動了農民增收,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農業的比較效益開始下降,市場風險大,尤其是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的問題比較突出。近兩三年來,棲霞相繼遭受了較大風雹災害和嚴重低溫冷凍災害,造成大部分果園減產或絕產,嚴重影響了農民收入和生產生活以及農村的穩定。這種狀況使棲霞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加快農業的工業化進程,用辦工業的方法抓農業,將農業工業化作為發展現代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最廣闊、最可行也最有效的途徑,確立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思路。農產品加工業一頭聯著市場,一頭聯著農業基地,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一環,是調整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的重要措施,對農業產業化發展起著直接推動作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既可加工消化大量的農產品,實現農業的外延增值,又可拓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空間,吸納大量的農業人口就業,加快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促進農民轉移增收。

(二)豐富的特色優勢為棲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創造了良好條件。一是豐富的資源優勢,全市擁有65萬畝果園,年產果品100萬噸以上;由果品產業衍生的食用菌產業正在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市食用菌產量達到4000萬棒;以奶牛養殖為主導、肉雞、肉牛、肉羊協調發展的畜牧業迅速壯大,截至2003年底,全市畜禽存欄達到500萬頭。另外,每年生產糧食作物約25萬噸,其中花生約5萬噸,產量在周邊縣市區中位居前列。二是品牌優勢,棲霞地處山區,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經過多年的發展,“棲霞蘋果”的品牌影響逐漸擴大,享有“中國蘋果第一市”和“中國蘋果之都”的美譽。三是勞動力資源優勢,農產品加工大都需要相當數量的產業工人,勞動成本是關係企業發展速度的重要因素,而棲霞與周邊縣市區相比,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成本相對較低。

(三)科學的發展規劃為棲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避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棲霞市在充分搞好農產品資源普查的基礎上,結合工農業發展現狀和資源特點,立足資源、品牌、勞動力三大優勢,科學編制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將農產品加工作為全市的重點支柱產業之一,圍繞糧油、果品、畜牧、菌菜等領域,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拉長產業鏈條,走公司加基地帶農戶連市場的發展道路,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以產品多元化開發為核心,大力發展糧油加工;以儲藏保鮮、加工增值為重點,加快發展果品加工;以成品化、系列化為方向,提高畜牧加工水平;以延伸產業鏈條為目標,繼續抓好菌菜加工,努力把棲霞建成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