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稅源監控

二、造成稅源失控的幾個因素

(一)新征管模式的缺陷,使稅務機關管理難以到位。1996年國家稅務總局提出的征管模式突出了申報、服務、徵收、稽查等特點,節省了人力,提高了辦稅效率。但它卻忽視了稅收基礎的管理。儘管近年來我們採取增加檢查次數、征管查部門互通信息、推行代征代管等辦法努力堵漏補缺,但由於這些辦法基本屬於治標性質,雖一時奏效,卻無法從根本上遏制部分納稅人,尤其是個體經營戶通過頻繁變更名稱、地址等手段惡意偷逃稅款的行為。

(二)理想的稅收政策與現實征管方式及手段的衝突。目前的增值稅政策是只要一般納稅人企業購進貨物,取得進項,就可以申請抵扣稅額。一些私營企業利用稅務機關人力少,難以進行庫存商品清點核對的弱點,進貨時均索取專用發票抵扣稅額,銷售時如果對方是個體消費者,往往不開票不入帳。城市中大商場、超市,經營品種成千上萬,要準確核查其存貨幾乎不可能,故這類公司也存在極大的稅收隱患。而部分有“兼營”和“混合銷售”行為的納稅人,為儘可能減少稅收負擔,故意混淆徵稅範圍,人為地將稅款在增值稅和營業稅之間非法流動,達到少繳稅目的。此外,由於收購發票由買方自己開票,稅務機關缺乏有效的監控約束,故部分從事農副產品、廢舊物資收購的企業虛開發票現象也比較普遍,使原本毛利率及稅負率較高的所謂“高征低扣”企業,其稅負率卻明顯偏低。

(三)一般納稅人企業變動大,稅收管理不到位。例如,目前某某市國稅局管轄一般納稅人企業3224戶,今年1—9月,新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96戶。另外,對一些未按規定或不符合要求的一般納稅人也予取消資格,1—9月共取消369戶。在一般納稅人企業變動頻繁,商業活動日趨複雜多樣、經營手段更趨靈活多變的時候,稅務機關卻面臨著這樣的兩難:一是人事改革,人員精減,征查力量不足,而且素質參差不齊;二是對一般納稅人認定過程、認定後缺乏一套規範嚴密的管理辦法。力量不足,使稅務機關容易出現“抓大放小”現象,側重於大、中稅源企業的徵收檢查,忽視了小規模納稅人的管理。加上有的稽查、稽核人員業務不精,檢查浮光掠影,致使一些涉稅問題未能及時發現,一些涉稅違章問題懸而不決,積重難返。而管理措施不規範嚴密,導致了一些租賃場地經營的商業企業在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經營一段時間之後,如無生機或為了逃避稅收,往往趁機連貨帶票征、ic卡及設備席捲一空,造成稅款流失。

(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利率降低。近幾年來,國民經濟雖穩定增長,但由於消費市場相對飽和,商業領域已由傳統的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導致企業利率普遍偏低。故多數納稅人採取薄利多銷、降價處理等手段促銷,毛利率極低。一些由於經營不善,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出現虧損經營的企業這時往往打稅收主意。如一些商業企業隨意在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之間轉換“身份”,在稅負上避高就低:假如由於稅收政策或者稅務機關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定額偏低,使實際稅負偏低,則一些精明的一般納稅人在利益驅動或市場競爭的壓力下,由向小規模轉變;如果由於政策或者稅務機關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徵稅嚴格,“雙定”到位,使小規模納稅人稅負高於同類經營的一般納稅人,則一些小規模納稅人將努力按一般納稅人的標準去經營,千方百計爭取一般納稅人資格,尋求避稅、逃稅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