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稅源監控

三、解決稅源失控的幾個方法

(一)提高對稅源監控重要性的認識。稅收管理實踐反覆證明,稅收管理的基礎只能是稅源監控。離開了稅源監控這一“地面基礎”,稅收管理中的各種“上層建築”也將站不穩腳。現行稅收征管模式把稅收管理的基礎定為納稅申報和優質服務,這是不足取的。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納稅申報的方式將不斷地朝多樣化發展,而納稅人申報表上的數字是否可靠將取決於我們做多少有效的征前工作,也即取決於稅收征管基礎的堅實程度。如果我們在這一問題上不能給予充分的認識和肯定,那么大量繁雜的征後堵漏工作將使我們應接不暇,疲於奔命。

(二)完善“三員”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1、建立和完善駐廠員、聯絡員制度。目前我省國稅系統真正派駐企業,與企業員工一起上下班的幹部仍屬個別,更多的是聯絡員。由於稅務機關與企業之間沒有法定的一套規章制度,明確駐廠員的權責,使這“兩員”難以有效開展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由於一些駐廠員、聯絡員綜合素質較低,在企業經營方式、手段走向多、廣、深、新的情況下,也顯得力不從心。筆者建議如果要從此“兩員”入手管住重點稅源企業,那么首先應該考慮選派綜合素質突出的幹部擔任這一角色,並且與企業有關領導一起協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在現行法律法規的範圍內儘可能多地為“兩員”爭取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知情權”。

2、建立起專職調研和清理個體私營“雙漏”的職能部門。在一些稅源較充裕的城市中,個體私營稅收往往被看作“零散”稅源,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其實,如果真正把它們管住管好,難保它就是一塊“肥缺”。特別是在專業市場不斷形成,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一個專業市場的潛在稅收也許能敵一個欠發達縣份的全部稅收收入。筆者建議在一些商業區或大型專業市場內建立起這樣一個稅收職能部門,這一部門的稅務人員,也就是“片管員”。他們不負責稅收的徵收,而主要對管片內的業戶進行稅源的調查摸底、稅負的精確測算,應納稅額的準確核定和及時調整,並落實管戶聯繫責任制,經常對業戶進行查訪,對民眾舉報的偷逃稅行為進行快速有力的查處。

“片管員”除負責日常的調查稽核,還應該對納稅人稅務登記進行有效的宣傳教育和輔導,建立起對納稅人在登記前後的教育性走訪制度和長期對納稅登記的覆核追查制度,並將有關信息進行整理、修正、立檔和輸入微機,做到戶戶建檔、全面監控、新辦註銷跟蹤到底。同時,充分利用新征管法創造的有利條件,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建立聯繫制度,定期將管戶情況與工商局有關部門進行核對。通過信息分析比較,對無證經營戶進行及時有效的查處。

通過實施這樣“人管人”措施,相信即使管片內業戶頻繁變換,稅務機關也能對管戶做到心中有數,從而管住易動易失的稅源。

3、要建立健全稅務幹部崗位責任制,將規範管理的責任落實到人。一是要配合機構改革,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定崗位、定人員。做到以職定崗、以崗定責、責任到人,促進科學規範管理。二是嚴格考核,獎懲兌現。要儘量做到按規範管理,按制度運行,按程式操作,按章程辦事;職能簡化、工作量化、考核細化、獎懲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