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和新思路抓設設施蔬菜發展

四是必須抓典型示範。一千遍、一萬遍的說教不如農民親眼一見。鄭杖子村農民劉立豐爺四個建了5個大棚,3年收入了36萬元,而且黃瓜上市高峰期中的一天最多賣4700多元,相當於農民一年的收入。劉立豐好的收益,極大的刺激了周邊的農民,不僅帶動了鄰居、親戚,還帶動了整個村的大棚發展,全村620多戶,有580多戶都建了大棚,成了全鎮數量最多的大棚專業村。

五是必須有市場意識。市場是無情的,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大力生產無公害產品、質量好的產品,必須樹立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榆樹林子鎮鄭杖子農民劉立豐富了,同時他已做好了註冊“鄭杖子牌”商標的準備。一個農民在市場競爭中,已樹立了品牌意識,這也為我們政府部門的服務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這就是必須要有超前意識,必須增強品牌意識。

六是技術指導必須到位。建棚扣棚的時間早晚、育苗時間及入棚時間、苗期管理等環節的技術問題都直接關係到大棚的產量和效益。所以,技術指導問題尤其重要。技術指導到位,不僅能夠提高大棚的產量、產品的品質,也能夠提高大棚的產出效益。榆樹林子鎮在技術人員的精心指導和農民的精心管理下,每個棚都能提高產量1000—2000公斤,增加效益1000—2000元,而且每公斤價格也增加0.15元。

從全縣大棚建設看,有的鄉鎮效益是逐步減少,每個棚收入僅4000—6000元,不足榆樹林子鎮大棚收入的1/3,從而導致建棚數量越來越少。可以說,從工作方法、工作力度上,都遠不如榆樹林子鎮,建設效果上更無從可比。全縣的大棚建設要以榆樹林子鎮為典範,其他各鄉鎮都要從中吸取經驗,必須認真學習榆樹林子鎮的經驗做法,對照自己,查找不足,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大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