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研實力,提升教育品味--教研會議發言稿1

XX年,我們在組織課堂教學競賽時啟動了課題研究。授課、實錄整理、聽評課反思,一氣呵成。所以,4月號的《實中教育》刊文達到了歷史新高,計二十餘篇。

可以這樣說,我們的課堂教學競賽主題一直不變,“聚焦課堂,立足有效,提高質量”,但形式期期有變化,年年有創新,有一段時間,我們甚至提出了:周周都有公開課、月月都有示範課,人人都要搞教研。語文作為大科,人數多,易操作,首當其衝。課堂教學競賽,引進了新的教學理念,活躍了教學氛圍,也鍛鍊了很多青年教師。短短几年中,唐琴、唐雯、江芬、易青、易艷、朱麗、張亞等教師就迅速成長起來了,成了課堂教學的能手。記得,鄧禹南老師XX年到我校聽了幾節課後,曾這樣大發感慨: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的課了,好久沒看到組織這樣嚴密的活動了,你們的活動可以與市級活動媲美了。鄧老師的話有些褒獎,但給了實中教師很大的鼓舞。

再說大型教研月刊《實中教育》,這一刊物是按月發行的,當然,範圍只限於本校。我們的宗旨是:構建教研平台,報導校園動態,推介教研成果,打造教育品牌。設定的欄目有青澀校園、快樂驛站、教育爭鳴、課藝展示、文蟲試筆、名師講壇、域外來風等,截至本月,我們已經發行了54期。《實中教育》成了實中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們抒寫心靈、交流教藝、學習理念的舞台,也是廣大教師必不可少的校本讀物。在這本期刊中,老師們真正認識了才氣橫溢的唐雯、風趣詼諧的唐琴、富於創新意識的朱麗、沉穩洗鍊的朱繼紅,精通平仄的曹紅波……在這本期刊中,教師們也找到了很多快樂,年終下發稿費的時候,三五成群的聚聚餐,邊品味美食佳肴,邊調侃在《實中教育》中搜尋到的警言妙句,其樂融融。

為了讓教師們能系統地學習到前沿教育理念,了解最新教育信息,我們還建構了實驗中學名師講壇。僅從語文這一塊來看,我們就邀請餘映潮老師作了題為《教學創意十談》的講座,邀請王佑軍院長作了《走出你的樊籬——語文》的學術報告,請鄧禹南老師作了《語文,即是人文》的講話。在外聘名師的基礎上,我們還派員聆聽了名師巡迴講學團的報告,然後現學現賣,傳遞了來自馬驫、趙謙翔等人的前沿教育理念。比如說,語文教學的訓練到底是應舉一反三,還是舉三反一、咬文嚼字,是否背離了時代潮流……這些思考折服了每一位教師,也清掃了老師們在教學中的疑惑。

近五年來,我們還安排了李茂金、何相成、崔貞瑜、孫桂枝等本土教師登檯布道。我們規定,登台開講一次,整理的稿件字數需在八千字以上,形成的觀念、引述的事例都要交由教科處審定。可以這樣說,每登台講演一次,對講的老師來說,就是一次提高,一次質的提高;對聽者來說,也系統地收穫了很前沿理念,育人方法。

二、承接課題,集中精力突破難點

散兵游勇式的教研,在小的區間內對提高教師的能力有一定的意義。但真正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師的能力,提升教育品味,還要選點突破,形成合力,讓所有教師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資源共用,成果共享。這就涉及到了課題的研究。

魏書生說過這樣一段話:所謂課題,就是教學生活中的難點、疑題。初一新生的書寫普遍較差,怎么去練,練出成效,這是一個課題,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到位,語感很差,怎樣去整理,去訓練,這也是一個課題。課題源自教學,是為教學服務的。

我們承接課題,也是本著這一目的——服務教學,服務教師。近五年的時間裡,做了三個課題,XX年,接的是《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那時候,沒有毅力,也缺乏管理,所以搞了一年,就流產了。XX年,我們啟動了《國中語文學法指導藝術研究》的課題實驗,以小團隊的形式開展實驗,經過兩年的摸索,形成了結題報告。XX年底,該課題被評為“荊州市優秀課題”。《整合閱讀資源,構建生態課堂》是我校語文組承接的第三個實驗課題。課題是XX年底申報的,批准立項是今年8月,但我們的實驗今年上春就開始啟動了,而且形成了首批實驗文案,集結了二十幾篇課堂實錄、教學反思。由唐琴老師設計,張國政老師整理的課堂實錄,四月十日成稿,十一日,我們就送到了市里,在市級論文評選中獲得了一等獎。還有幾篇實錄和反思,我們五月份打包送到了《新課程報》參評,前幾天聽說反饋的情況也很好。進行課題研究,我有一個感受,要持之以恆。學校的中心工作很多,一期一個新花樣,但搞課題要耐得住性子,不達目的不罷休。

羅婧老師在前面談過課題實驗的操作,所以,下面我只簡單的羅列幾條。一個課題要想做出效果,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