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研實力,提升教育品味--教研會議發言稿1

1、要發動教師,提高認識

課題組成立之前,就必須通過教研組會議,下發資料等形式進行宣傳,提高廣大教師的認識。

2、建章立制,形成合力

成立課題小組,必須領導掛帥。因為開展課題實驗,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相應的課題經費。另外,有領導撐台子,分工、安排與督導、檢查也容易上手一些。其次是分工要細,要依人而定,誰的文字寫作能力強,誰的課堂駕馭能力高,誰的組織能力強,都應瞭然於胸,這樣,進行合作也就更具合力。

三、把握課外,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時下,對於教育有一句很流行的話: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三個詞語,三種排列,演繹出的是教育的真正內涵。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一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素養,除了狠抓課堂教學外,課外語文學習不可忽視。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就像語文的一對翅膀,少了任何一方,語文學習就變得殘缺不全。

在課外語文的導引上,我們做了三件事:

1、整體著眼,點面結合,營造書香氛圍

XX年,朱永新教授親臨監利授課,播下“新教育”的火種後,那草根式的研究模式,那充溢著理想主義色彩,極具操作性與實踐性的行走方式,讓我們實中教師有了“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斕珊處”般的感覺。幾番斟酌後,學校提出了“創建書香校園、打造人文實中”的方案,並決定把書香校園的創建作為教育的中心工作來抓,讓實驗中學充溢濃濃的書香墨韻。

XX年秋,學校專門成立了“創書香校園”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秦國祥同志親自掛帥。教科處、德育處明確分工,發動、組織、評比、驗收,認真務實地將“創建書香校園”的各項活動落實到了點、貫徹到了面。我們要求:

a、教室布置,要洋溢濃濃書香味。

我們提出,班級布置要精細文雅,張揚個性,並確保讓每一堵牆壁都能說話,每一個角落都能育人。各班或自製、或訂購,在教室黑板上方、前后角落里懸掛、張貼了書法、繪畫作品,勵志名言佳句及學生成長記錄榜……賞心悅目的班級布置,對學生追逐風雅、勤奮向上品格的形成產生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b、班級圖書角,引領學生健康閱讀。網路遊戲、音像製品、網遊小說的泛濫,日漸侵蝕著學生純樸的心靈。為了糾正孩子們的閱讀航向,引領健康的閱讀,我們還要求各班設立圖書角。學校統一配備書櫥,各班自行組織圖書。為此,教科處還精選開列了中學生必讀、選讀的中外名作書目近兩百部,分年級下發,指導各班精選圖書,讓學生的閱讀視野觸及到文學、科技、歷史等各個方面。教科處在督查各班交流閱讀之餘,還組織了班與班之間的“圖書漂流”活動。讓所有的同學都能分享書籍的美妙,感受讀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審美修養和文化底蘊。

c、實施“五名工程”,促進學生幸福成長。我們規定,各班要利用好晨讀、午誦時段,開展誦名詩、讀名篇、看名著、賞名曲、唱名歌活動。不同的時節,教科處、德育處還聯合下發相應的學習資料,營造集中學習的氛圍,引導全體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傳承民族精華,爭當文明少年”。清明、端午、中秋、國慶,乃至聖誕節前後,校園裡都會呈現千人爭誦名篇佳句的盛景。那景象,應了“德馨綠滿園,詩書香滿樓”的妙處。

d、專設課程,強化閱讀指導效果。學校嚴格控制作業量,每天上午、下午上課前保證每個學生有半小時靜靜的自由閱讀時間,這一時段採用指導閱讀和自主閱讀相結合的形式,班主任與語文老師輪流下班輔導,並做到專時專用。七、八年級每周還專設了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由語文教師有計畫、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帶領學生潛心閱讀經典美文,領略中外名著,吟詠古今詩文。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得到了培養。教師們也在課外閱讀指導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法,探索出了精緻的課型。

積極健康的“書香”活動寓教於樂,切實引導了學生多讀書、樂讀書、讀好書,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了人文素養,打好了終身發展的基礎。

2、小處著墨,強化活動,塑造儒雅少年

“以活動促發展,憑活動出效果,用活動樹品牌”,這是實驗中學教育工作的主線,也是實中人近幾年開拓教育新路子,探索出的一條經驗。我們本著小處著墨,強化活動的思路,制訂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用書香冶情,使情知交融;用書香益智,使智慧型相長;以書香明理,促內外兼修,二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