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活動方案

南瓜是秋天豐收果實里的典型性碩果,其圓鼓鼓的形狀、黃、綠、棕交錯的顏色、清晰相間的脈絡構成的外形十分有特點,不僅會讓孩子們喜歡,而且適合中班孩子的繪畫表現水平,易讓孩子們獲得成功而體會到快樂。通過引領孩子們充分與南瓜親密接觸,觀察、感知、認識南瓜的外形特徵,在觀察、分析南瓜的外形結構的基礎上學習用橢圓形、線條、漸變色來創造性地表現出擬人化的“快樂南瓜娃娃”的外形特徵,感同身受地體會農村小朋友家豐

收的喜悅,不僅能有利促進孩子們觀察、分析能力、表現能力的培養和自信心的獲得,而且能促進孩子們社會性美好情感的形成。

三、學情分析

南瓜對於在城市裡生活的大多數孩子來說顯得很陌生。孩子們雖然吃過南瓜湯、南瓜餅等南瓜食品,但對於南瓜長什麼樣並不知曉。只有一些祖輩家還住在農村的孩子可能有所見聞。對於南瓜豐收的景象更是沒有感知過。要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秋天豐收的喜悅,並能大膽、自信、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可愛的“快樂南瓜娃娃”的形象,沒有濃厚的豐收景象氛圍的感染,不與真實的南瓜親密接觸是難以實現的。

平時發現,孩子們喜歡塗塗畫畫,但到正式的繪畫活動中讓畫具體的事物時,往往有的孩子就不敢下筆畫了。有的敢下筆畫的孩子顯得也很拘謹,畫得很小,放不開。反思其中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孩子們對組成物體結構、形態的線條、圖形等這些基本知識、技能認識、掌握不足,不知如何下筆,怎樣組合;二是缺乏大膽表現的自信心。南瓜的外形特徵看似不複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形的,有的是葫蘆形的,身上都有許多清晰的經脈。但對於那些不敢下筆畫畫的孩子來說,從何下筆,怎樣畫仍是難題。如果不在方法和技能上給予清晰的引領和指導,讓他們知道從何畫起,怎樣來畫,這些孩子仍然不敢下筆而沒辦法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不起繪畫的自信心。因此在課前,我們先作一些相關的鋪墊:認識並學畫橢圓形、各種線條,特別是表現南瓜外形特徵時將要用得最多的弧線(不同方向的:上弧線、下弧線、左弧線、右弧線)以及了解認識漸變色及其塗色方法。這樣會避免在一次活動中新的內容太多,孩子們接受、消化不了而影響學習興趣。

四、教學目標

根據《綱要》對中班幼兒在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接受水平以及對南瓜外形結構形態的分析,我們認為,此次活動將從實現兩方面的目標來開展活動: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它滿載著農民們豐收的喜悅和快樂,引導孩子們去感同身受地感受和體會其中的喜悅,激發孩子們積極、愉悅地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南瓜這一秋天豐收果實對孩子們美好情感的形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二、用橢圓形和線條能將南瓜的外形特徵較形象地表現出來,並能將之擬人化成生動、活潑的“可愛南瓜娃娃&rdqu

o;,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引領孩子們學習用橢圓形和線條來表現出“快樂的南瓜娃娃”十分恰當,而且很符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於是將活動的目標合理地擬定為:

1、學習用橢圓形和弧線表現出南瓜的主要特徵。

2、嘗試用線條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將南瓜擬人化成“快樂的南瓜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