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活動方案

“丫丫是這樣畫圓形狀的南瓜的”,邊念兒歌邊演示畫南瓜的基本步驟:“小丫丫畫南瓜,先畫一個雞蛋蛋,再加兩半雞蛋蛋,左弧線畫一半,右弧線畫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夠大,再來加兩半,左弧線畫一半,右弧線畫一半。哈哈!大南瓜畫好了,添個瓜柄拎回家”。

(3)給圓形南瓜繪畫步驟圖正確排序。(引領幼兒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加深對圓形南瓜繪畫步驟的掌握)

出示順序打亂的畫圓形南瓜步驟圖,讓幼兒根據“丫丫”念出的兒歌找出相應的步驟圖依次排列,然後並邊念兒歌邊用右手食指進行空畫練習。

(4)引導幼兒在探討的過程中學習橢圓形南瓜的畫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將

已學到的知識遷移和變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領:“小朋友們,我好想也給橢圓形的南瓜也畫張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應該怎樣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願意來當我的小老師教教我呀?”

鼓勵幼兒大膽上台展示、介紹自己畫橢圓形南瓜的方法,然後,老師以“丫丫”的角色引領大家討論:“畫的象嗎?”若畫得形象,方法得當,便引領大家學習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當,畫不形象,便加以引導:“畫得怎樣?哪裡不象,應該怎樣畫?”

4、幼兒在畫紙上畫南瓜。

教師巡迴觀察,引導孩子們學習合理布局畫面,鼓勵大膽、自信地下筆,重點激發那些怕下筆的孩子的自信心,並給予適宜的幫助,讓他們完成作品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而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嘗試用線條添畫五官和四肢,將南瓜畫像變成“可愛的南瓜娃娃”。(給予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現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分別請幼兒做出不同的快樂表情和擺出各種姿勢,引導大家觀察、討論:“用什麼樣的線條表現恰當?怎樣畫?”

幼兒在自己的南瓜圖上添畫自己喜歡的五官和姿態,並為那些繪畫表現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態的南瓜娃娃畫像給予他們啟發和指引。重點鼓勵孩子們自己創造性地表現,不要與別人的相同。

6、“給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練習漸變色的搭配和塗色方法)

提問:南瓜有那些顏色?用什麼塗色的方法能會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顏色漸變來給南瓜塗色?”

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漸變顏色搭配裝扮自己畫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開“豐收舞會”。(展示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隨著歡快的《豐收舞曲》鏇律快樂地向大家展示並有節奏舞動自己的作品。

第三部分:教學後記

這是一個根據我們中班組教師對有效性繪畫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感到困難而從所當前所開展的主題活動《我愛秋天》中選擇、確定出來進行“一課多研”活動的設計、觀摩與研討後,群體智慧最佳化出來的有效性繪畫教學活動方案範式。整個研討過程歷經了四次觀摩與研討活動。第一次活動中,教學策略採用:“觀察南瓜、給南瓜貼上上不同的形狀的五官讓它變成南瓜娃娃、學畫南瓜、展示作品。”在學畫南瓜的過程中,老師逐一講解、示範不同形狀南瓜的

畫法。教師親切的教態,生動的語氣吸引著孩子們積極地去參與活動,活動氣氛看似熱熱鬧鬧,但到幼兒自己作畫時,許多卻不敢動手畫。導致老師一一去把著孩子們的手才能畫出來。活動後,我們及時進行研討、分析其原因,認為老師教學畫的方法仍是注入式的傳統方法,沒能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練習的主動學習的機會,孩子們被動接受,故印象不深,掌握不到位。並認為,採用“先畫一個大圓或橢圓,再在其中畫出幾條縱向的弧線表現南瓜的經脈”的表現方式不能將南瓜的外形特徵形象地表現出來,通過認真觀察、分析南瓜的外形特徵後認為:用中間一個橢圓,兩邊4條以上的弧線組成的圖形來表現南瓜的特徵較形象。並且發現,活動中缺少豐收的氛圍,可創設豐收情景來增強氣氛。於是第二次活動,教師根據前次研討中的討論,結合自己的一些有益經驗最佳化了活動方法:布置了豐收場景,繪製了由中間一個橢圓,兩邊4條弧線組成的南瓜圖。在學習南瓜畫法的過程中,先出示畫好的南瓜外形結構圖引導幼兒觀察:“南瓜圖是由什麼圖形和什麼線條組成的?”,讓幼兒發現其組成元素後,再採取提問式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畫南瓜,並進行空畫練習,接著鼓勵幼兒在紙上給南瓜畫像當老師教老師學畫採取形來表現南瓜的特徵較形象。當孩子們畫好後又才引導孩子們學習用橙色和黃色進行漸變地給南瓜圖色。由於教師準備的范畫得當,活動程式和引導清晰、有序,讓孩子們易於接受,讓孩子們很好地掌握了方法,因此作畫時孩子們均能大膽、自如地表現南瓜的外形特徵,且也較形象。但覺得仍然缺乏豐收的濃郁氛圍以及沒有活躍的課堂氣氛,導致孩子們的參與活動不那么積極,分析原因認為是老師的沒有飽滿、熱情的情緒和富有感召力的語言來感染、帶動孩子們。同時發現省去表現南瓜娃娃的表情和姿態的環節讓孩子們失去了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現的機會。於是又在此基礎上最佳化了活動方案後開展了第三次研討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執教教師不僅創遍了直觀、有趣的兒歌來幫助孩子們記憶作畫步驟,而且還繪製了步驟圖引導孩子們通過聽兒歌排列步驟圖的方式來進一步鞏固、記憶畫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導孩子們在探索、發現、練習的過程中去主動學習。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可減少念兒歌反覆畫和空手練習畫的次數。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應再富有感召力些,課堂氣憤會更好。決定在此基礎上全面最佳化目標、方法、策略與過程後再開展一次較為優質、有效的活動。就這樣,全體教師吸納了前三次活動中的優點完善了方案後又開展了第四次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