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活動方案

3、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五、重點和難點

只有當孩子們體會到豐收南瓜的喜悅,對豐收的南瓜產生喜愛之情,孩子們才有表現南瓜的欲望;只有讓孩子們了解、掌握表現南瓜基本特徵的方法,他們才能大膽、自信、自如地富有創造性地去表現出栩栩如生的“快樂南瓜娃娃”的特徵和姿態。因此,將活動的重點擬定為:

“感受到豐收的喜悅,能用橢圓形和弧線條表現出南瓜的主要特徵。”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要讓孩子們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現出表情、姿態不一的“快樂南瓜娃娃”對於孩子們現有的經驗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活動過程中採取恰當的方法加以引導和指引。因此,將活動的難點確定為:

“嘗試用線條表現出不同姿態的“快樂南瓜娃娃”。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只有讓幼兒全身心投入活動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也是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稚園應以遊戲為主要教學手段。”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課程改革使幼兒成為課程的主體,學習不只是記憶,更是理解和創造的過程,師生關係不只是‘授與受’的關係,而是互動主體關係……。”“在課程活動方法上,應該注意探索的、親身體驗的、問題性的、合作性的學習。”在這些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為了能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快樂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很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的特點,採用遊戲式的手段來組織教學,並在活動中採用形象化的兒歌來幫助孩子們掌握基本的作畫方法,採取讓孩子們當“小老師”教畫南瓜的師幼合作方式參與主題范畫的講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以飽滿的熱情、富於啟發性、激勵性的語言和語態來感染和激發孩子們的參與熱情以

及大膽、自信地作畫的信心吸引孩子們充分參與活動,改變“教師主講、幼兒臨摹”的傳統框架結構。讓幼兒在愉悅的遊戲情境中繪畫,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和技能。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藉助電腦大螢幕展示農民叔叔、阿姨豐收南瓜的喜悅景象,並用許多南瓜實物和自製的滕、葉布置一個“瓜園”。活動開始,播放豐收的樂曲,以“農村小朋友—丫丫”邀請小朋友們到她家幫她豐收南瓜引起孩子的好奇和興趣,引出活動,帶孩子們來到活動現場,然後以丫丫的口吻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充分觀察、感知“瓜園”里南瓜的外形特徵和螢幕上農民叔叔、阿姨豐收瓜果的無比開心的快樂表情,引導孩子們幫丫丫豐收南瓜,同丫丫一起圍著南瓜隨著歡快的音樂跳豐收舞來慶祝豐收,體會豐收的喜悅,從而使孩子們不僅對南瓜的外形特徵有充分的感知和認識,而且引發了孩子們表現南瓜的欲望,為後面學習畫南瓜的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學習用繪畫形式來表現南瓜的基本外形特徵。這一部分是活動的重點。孩子們只有掌握了表現南瓜基本特徵的方法後,才能在此基礎上大膽、自如地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來畫出生動、形象的南瓜。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畫南瓜的活動中來呢?我們首先用“丫丫”的口吻來引發孩子們用繪畫形式來表現南瓜的欲望:“我家豐收的這些南瓜好可愛啊!我好喜歡,想幫它們都畫一張漂亮的畫像,小朋友,你們喜歡它們嗎?可是你們離開我家就看不到它們了,有什麼辦法讓你們時常都能看到這些可愛的南瓜呢?”。然後始終以“丫丫”的角色組織活動,採取生動、有趣、直觀的方法引領孩子們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去學習畫南瓜的基本特徵:一、出示用橢圓形和弧線組合畫成的圓形南瓜圖,引導孩子們觀察、發現圓形南瓜圖的外形組成結構:“這是我剛才給圓圓形狀的南瓜畫的一張像,你們看像嗎?仔細看看,是用幾個什麼圖形和幾條什麼線條組成的?這個圖形象什麼?這些線條是什麼線?是南瓜的什麼?猜猜我是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才會把南瓜畫得這么形象?”讓幼兒憑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來分析、猜測。二、“丫丫”用邊念兒歌邊根據兒歌內容作畫的方法來介紹自己的畫南瓜的方法:“小丫丫畫南瓜,先畫一個雞蛋蛋,再加兩半雞蛋蛋,左弧線畫一半,右弧線畫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夠大,再來加兩半,左弧線畫一半,右弧線畫一半。哈哈!大南瓜畫好了,添個瓜柄拎回家”。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和藉助生動、有趣的兒歌來了解、學習南瓜基本特徵的畫法。三、出示順序打亂的畫圓形南瓜步驟圖,以“丫丫”考小朋友的方式來引領孩子們進一步掌握畫南瓜的基本方法:&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