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發展規劃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教育又是教育的主陣地,需要從國小開始就奠定學校教育的紮實基礎。因而,貫徹中共中央和上海市委關於制定十五計畫建議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全國、市和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實現靜安精品教育區的目標,開創新世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局面,必須切實制訂好學校發展規劃。

一、制訂規劃的基礎

本校是一所已有七十五年歷史的中心國小。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優良的傳統和作風,教學風格嚴謹,學生基礎紮實,辦學成效顯著。學校以較高的教育質量而享譽社會,逾萬校友,學有成就,事業有成,報效祖國。

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本校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尤其是在1988年下半年原國家教委發出基礎教育必須實施素質教育的指示後,學校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1989年初,本校明確提出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的辦學目標:讓學生打下紮實穩固的基礎,使學生具有終身受益的素質。同時,又提出了“奮進、創新”的校風,“敬業、勤業”的教風,“求真、求實”的學風。從1990年起,本校以科研為先導,分階段有步驟地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1990年至1992年,為第一個發展階段,我們以靜安區重點教育科研課題《主題組合活動研究》作為改革的突破口,開設獨創的國小綜合活動課,達到“拓寬知識、培養能力、發展興趣特長”的目標,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素質,此項課題研究成果被評為上海市第四屆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1993年至1995年,為第二個發展階段,我們構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整體改革框架,開展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課題《國小生活動體系研究》的探索,從學科活動、課外活動和閒暇活動三個板塊分別作了深入研究,使學校走上了穩步發展的道路,學生素質教育質量有明顯提高,該課題研究成果被評為上海市第五屆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1996年至1998年,為第三個發展階段,我們以學科活動塊研究作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策略研究作為抓手,以套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突破口,廣泛開展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課題《國小套用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的專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學校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學生素質教育質量有較顯著提高。這項課題研究成果榮獲上海市第六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自1999年起至XX年,我們又進入學校第四個發展階段,為了更好地把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我們開展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課題《國小創新教育環境研究》的新嘗試,初步的研究成果表明:開展創新教育環境研究,創設了有利於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的人文資源環境和物質資源環境,卓有成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本校分階段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同步進行了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初步實施了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和獎懲制,進行了人力資源最佳化工作;採取了多項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教學研究水平、教育工作水平和學歷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在局的關心和幫助下,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北部校舍的新建和南部校舍的改建使學校校舍達到上海市二級標準,完善的教育設備條件使本校處於市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