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新農村建設規劃方案

(二十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農場)和文明生態村(管理區)。加強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問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和文明生態村。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沼氣、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等清潔能源,改善居民的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家居清潔化。搞好小城鎮和管理區綠化,建成一批"城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花中"北方園林生態型城鎮。"十一五"期末,建成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農場)9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農場)11個,文明生態村(管理區)130個。

(二十三)建設新型農場社區。依據墾區城鄉(場區)體系建設規劃,按照撤隊建區和撤併農場的改革思路,有計畫推進居民點撤併復墾,每個農場每年至少撤併復墾一個生產隊居民點,力爭"十一五"期間撤併復墾居民點500個。加快編制管理區建設規劃,合理確定管理區功能和規模,建設具有現代化農業特點的管理區。農場、管理區居民區都要按照城市社區管理方式,設立社區居委會,實行居民自治,加強基礎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十一五"期末,所有的農場居民社區都建成環境優美、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文明社區。

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農場社會全面進步

(二十四)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實現中國小集中辦學。繼續實施"雙高"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逐步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農場辦學條件,加強教育設施設備建設,教學儀器設備達到國家規定的二類以上配置標準。兩年內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繼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現代化,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農場場直以上學校校園網建設,完善現代遠程教育功能。加強教師和管理幹部隊伍建設,開展以"三新一德"為主要內容的全員培訓。"十一五"期末,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普通高中優質教育比例達到70%,新增勞動力全員接受職業技能培訓。

(二十五)發展衛生事業。加大對農場衛生事業的投入,完善農場衛生監督、疾病控制、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和人員功能匹配,全面改善農場醫院的醫療服務條件和服務質量。整合農場及基層衛生資源,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和甲級衛生所建設的推進力度,甲級衛生所達標率100%,全面實現以管理區為單位的初級衛生保健目標。加強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補充和培訓,實現在崗衛生技術人員全部達到中專以上學歷。進一步加強信息網路建設、冷鏈系統建設、急診急救建設,全面提高農場及基層衛生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疾病預防控制和急診急救能力。"十一五"期末,全面做到小病不出區、常見病多發病不出場、大病不出分局,急病可以得到急診急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夠快速反應和應對、傳染病流行病可以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繼續推行"一網多用",加強基層計畫生育服務,在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有計畫地調整人口結構,確保墾區人口素質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二十六)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整合資源,完善功能,構建分局、農場文化館和管理區綜合文化活動室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分局重點建設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文化體育廣場,農場重點建設文化館、文化體育廣場,管理區重點建設"三室兩場"。實施國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2131電影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創造良好文化體育活動條件。認真搞好民眾文化工作,加強企業文化、社區文化、家庭文化、校園文化建設,開展"金色田野"、"城市之光"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加強各級文藝體育協會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搞好"先進文化陣地"建設,繼續開展省級、總局級文化、體育工作先進場創建活動。"十一五"期間每年各類大型演出活動和體育比賽不少於200次,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達到70%,"十一五"期末,墾區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

(二十七)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繼續實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加大低保資金投入,不斷提高保障能力,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十一五"期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現在的每人每月135元提高到160元。擴大社會救助範圍,重點解決特困家庭子女就學問題,幫助貧困家庭的大學生、高中生完成學業。完善老年設施建設,逐步實現"三無"老人集中供養。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提高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水平,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完善"五險合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險統籌能力,實現養老保險總局統籌,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分局統籌,"五項保險"參保覆蓋面保持100%。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促進個體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職工家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80%以上。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大額醫療救助保險,使患大病、醫療費負擔過重的參保人員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醫療保障。全部完成漏保、斷保人員養老、醫療保險關係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