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葉聖陶教育思想的學習體會

由此可見,“‘言教’並非獨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於‘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實際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為人師表’,就是一言一動都是以為受教育者的模範。”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凡是希望學生去實踐的,我自己一定實踐;凡是勸戒學生不要做的我一定不做。”

葉老的觀點給新時期的教師以這樣的啟示:新課程要求學生探究,我們應當先去探究;新課程提倡研究性學習,我們應當先去研究;只有親身體驗,我們的教學才最有說服力,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2、認識學生。所謂認識學生,不光是“學生的狀貌、性情、家庭情況之類。”教師所要認識的是學生“將來做什麼樣的人,”“目前處在什麼樣的社會裡,這個社會將過渡到什麼樣的社會,他們在這裡頭將起什麼樣的作用”。“這個認識是根本,是源頭。”

所以,教學“必須從學生出發,認清楚教體育,語文,史地,理化……跟培養學生的總目標有什麼關係,該怎樣教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的總目標。教的是某一門功課,為的是針對著總目標給學生必要的培養。”

新課程是時代的產物,它所提出的三維目標是依據社會發展而定的培養目標,為的是培養適應“學習型社會”,“合作型社會”的勞動者。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發展著的社會,認清當前和未來的形勢,深刻領會新課程所提出的總目標,結合學科特點,“針對總目標給學生必要的培養”。任何“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幫助學生為學。“教育”這個詞,“‘養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無論怎么好的行為,如果只表演一兩回,而不能終身以之,那是扮戲;無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說說,而不能徹底消化,舉一反三,那是語言的遊戲;都必須化為習慣,才可以一輩子受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怕多費學生心力,我要他們試讀,試講,試作探討,試作實習,做許多工作,比僅僅聽講多得多,我要教他們處於主動地位。”

“我不但把我的一點兒東西給與他們,還要誘導他們幫助他們得到他們的一點兒”。“若有人問這叫什麼,我的回答將是:‘幫助學生為學’”。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平等中的首席”,要

求教師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根本轉變,為終身繼續教育奠定基礎。那么,確立“幫助學生為學”的觀念,提高“幫助學生為學”的能力,當然是新時期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了。

第三、稱職的好教師的標準

1、目的明確,思想端正,對教學有正確的認識。教師從事的是教學工作,教學工作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葉老一貫反對為了應付考試的教學,他認為:如果“將目標在應付將來的入學考試,”結果是象過去科舉時代一樣,“養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讀為生的‘儒學生員’。”而不能培養善於用所學知識“來應付生活的普通公民。”葉老在《我呼籲》,《還要呼籲》,《不應單純追求升學率》等文章中強烈批評了單純追求升學率的做法。他指出:“學校要對全體學生負責,不能只抓畢業班,忽視非畢業班;在畢業班,不能只抓少數‘尖子’,放棄大多數學生。”否則,“簡直沒有一點兒教育的氣味了”。“教師必須兼顧全班,使全班學生均有進益,此是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