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葉聖陶教育思想的學習體會

面向全體學生,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未來勞動者的素質都能提高,是新時期教師工作的目標。如果勞動者素質都到了一定的高度,“工人農民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體工人農民都成為知識分子”,“就沒有單把某一群人稱為知識分子的必要了。這樣的境界是值得咱們嚮往的,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全國人民的精神文明和科學技術都必須極大的提高。所以我想,這樣的境界應該是咱們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目標。”

2、重視體驗,勤於實踐,獨立思考,對教學有獨特見解。教師工作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要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教師自己就得有看書讀書寫東西的好習慣。”“教師出身於學生”,“只教而不作,能派上用場的不就是學生時代得來的一點兒甘苦嗎?老話說,三日不彈,手生荊棘,這點兒甘苦保得住永不褪色嗎?”教師如果“下水”,能親身體驗學習,對教學內容就會非常熟練,非常敏感,“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最有益的啟發,最切用的經驗。”

所以,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學習,研究學法,以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

教師還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葉老對依賴別的教師,依賴現成教案,依賴集體備課的教師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指出,“這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功夫還在自己,只靠別人那裡拿來,自己不下功夫或者少下功夫是不行的。”“原則可以共同商量,怎樣適當地套用原則還是靠自己。”“所以靠拿來不行,要自己下功夫鑽研。”

可見,教學個性化是好教師的標誌之一,也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追求的一個方向。

3、不斷改進教法,探索教學規律,善教,善導。葉老一貫反對一講一聽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他指出: “國小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這一十六年得消磨在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聽教師講課上!疲憊,厭倦,疲憊,厭倦,像兩道糾纏無已的繩索,緊緊捆住學生的身心。”“想到一十六年的枯坐聽講,替他們難受極了,甚至想起了消極的念頭:何必受教育呢?”

葉老竭力主張學生為本的教學,提倡採用啟發,誘導,討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自學自得。他強調:“教師當然須教,而尤致力於‘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逐漸自求得之,卒底於不待教授之謂也”(23)。“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啟發,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地講說,學生默默地聆受”。“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後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就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學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我想,在這上頭,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

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從中應該受到不少啟發:教師要積極鑽研、探索各種方法,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多下功夫:這也是對一名合格教師提出的要求。

4、對學生負責。葉老認為對學生負責是教師一切工作的前提。他指出:“討論教學技術,無論如何精當,若是教師不負責任,也是枉然。”“我們覺得負責的教師真是太少了。教師得先肯負責,才能談到循循善誘,師生合作”。“學生學習態度不認真。這應該由老師負責,老師沒有用種種辦法養成學生認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