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幹部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2.要合理追求個人發展。市場經濟使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他們的主體價值意識更趨強烈,更加注重個性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敢於自我肯定,喜歡自我表現,學生幹部尤為如此。但過分追求個人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片而強調自我設計、自我發展,關心自我利益的滿足,講究實惠,這實質是個人本位主義和自我中心思想的表現,這是危險的,是錯誤的。

3.要正確看待社會、學校和老師對學生幹部群體的評價與認可。在畢業生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十分青睞學生幹部、學生黨員,因為學生幹部、學生黨員能力強,素質高,具有服務奉獻精神,而不是簡單因為你有學生幹部這個稱號。學校、老師在入黨、評獎、評優等方面給予學生幹部較多的傾斜,是對學生幹部工作的肯定與認可,不是學生幹部的待遇。這些外界的評價與認可是做好學生幹部工作的結果,不要當作個人目的去追求,否則會適得其反。

五、在團體歸屬上,處理好工作群體與班集體的關係

根據學生幹部執行領導和管理職能的不同領域,可以將學生幹部分為四大類型:一是班級學生幹部,包括班委會和團支部的學生幹部,這是學校最基層的學生幹部,數量最為龐大。二是系(院)級學生幹部,包括團總支與學生分會的學生幹部,三是校級學生幹部,特指校團委、校學生會的學生幹部;四是社團學生幹部,包括校內各種正式成立的社團、協會組織的負責同學。在這四類學生幹部中,除班級學生幹部的工作群體與班集體是一致的外,其餘均不一致。學生幹部在團體歸屬上又如何處理好工作群體與班集體的關係呢?

第一,要始終把自己置於班集體之中,作為班級普通的一員,積極參加班級活動,主動與同學交往。班集體是學生幹部學習、生活的據點和大後方,也是他們工作的基礎和後盾,大多數學生幹部都是從班團幹部開始乾起的,一步步乾到系(院)級或校級,不能因為自己工作離開了班集體,也不能因為自己工作忙而不與或少與班級同學交往。不能把自己凌駕於班集體之上,不參加班級活動,不遵守班級規範,不履行班級成員義務。

第二,要處理好與班級學生幹部的關係。不能因為自己是系(院)級或校級的學生幹部,層次高,權力大,與領導、老師接觸機會多,對學生工作的信息了解多,就自覺高人一等,對班幹部的工作發號施令,指手畫腳,從而挫傷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影響他們在班級同學中的威信;也不能對班級工作漠不關心,要積極支持班幹部開展工作,為他們出謀劃策。

第三,兼職的學生幹部要以班級工作為先。有的學生幹部既是班級幹部,又是系(院)級、校級或社團幹部,一定要首先做好班裡的工作,不能因為班級工作不起眼,難出成績而輕視它,相反,它會影響班級同學對你的認識與評價,從而影響你的評獎評優或入黨,因為這些都是從班級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