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數學心得體會:接受挑戰,喜獲豐收

在今年的“3+證書”類聯考中,我所教的班級數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最高分是溫x同學143分,其次是江達榮同學141分,而在130分以上有5人,平均分達到82.2分,遠勝於同類學校。能取得這些好成績,有區教育局和學校的正確領導,有我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有同學們辛勤努力的結果。

在今年的聯考備考工作中,由於我是新任的高三數學老師,對於沒有任何畢業班數學經驗的我,且因又是“3+證書”類聯考,市面上是沒有現成複習材料買的,我可以說是接受了學校重大的挑戰,當時能否做好,能否完成學校交給我的任務,我心裡真是沒有底,但既然我接受了這一任務,就必須認真去做,力求問心無愧。經過了一年的努力,終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回憶聯考備考的這一年,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 依綱靠本,精心編好複習資料

要做到複習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複習資料的選擇至關重要。由於我校是“3+證書”類的聯考,所以在市面上難以買到合適的複習資料,根據這種實際情況,我採取了自編複習資料的行動,具體做法是:(1)根據XX年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每周確定各章節的複習內容和要求;(2)提前一周備好上課的教案及練習;(3)對於每章的檢測題和綜合檢測題,出一些典型題目來考查學生。

在編輯這份資料之前,一定要求做到:認真學習考綱,把握考試和複習的要求,鑽研課本定好學生學習的標準,研究歷屆考題,弄清 XX年的命題形式,推敲各地專家對往年試題的評價和今年考題預測,瞄準聯考考試方向。有了總的指導思想,再根據班中的實際情況,開始進行備課和編好教學所用的資料。

在進行編輯工作中,還做到: (1)針對學生中數學基礎較差,概念模糊,知識脫節,解題方法呆板的現狀,逐一摸清每一個學生的薄弱環節,針對實際因材施教。在複習中,注意多做“鋪路”工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絕不放過每一個基本知識點;對過去雖已學過,但容易遺忘、忽視的知識,多做“搭橋”工作,反覆訓練,直至完全掌握;注意減緩坡度,逐步加深難度,讓學生有一個慢慢“上坡”的感覺。 (2)在選擇例題和練習時,既考慮內容,更考慮方法,對常用方法,如猜想歸納、反證、配方、待定係數、等價轉換、分類討論、構造函式、數形結合等進行反反覆覆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基本掌握這些方法,並逐步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3)有目的地設計練習,對易錯問題時常練習,對易混淆問題對比練習,對重點問題反覆練習,並在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對自已的錯誤,進行歸納小結,找出錯誤的類型和原因,對練習後仍沒有達到要求的學生,再組織相關訓練進行補救,直至完全過關。

由於我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和特點,編輯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學情的資料,最佳化了複習過程,大大提高複習效果。

二、最佳化教學過程,向課堂 45 分鐘要效益

複習課的容量,我不是看在一節課中講了多少例題,而是看這節課學生的有效思維量有多少。在高三數學教學與複習中,一節課可以講不少例題,有的例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也常常驚嘆教師解題思路的“準、簡、妙”。殊不知,有些問題我何嘗不是經過苦苦思索而得出,其中的辛苦學生是不知曉的。在有些課的教學與複習中,教師告訴學生的,往往是經過苦苦思索而得出的最佳的思維途徑、最簡捷的解題方法,學生聽起來雖然津津有味,但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因為這時教師告訴學生的只是成功的思考,看不到失敗、受困與掙脫困境的過程,學生只是學到了一道題的解答,只是一招一式。我在教學中,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公式、定理等的背景和來源,由此理解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做法是:①學習目標學生明;②在教師指導下,教材、複習資料學生讀;③在教師指導下,知識的規律學生找;④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解題思路學生自己思考、分析,教師不“壟斷”;⑤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錯誤學生自己析、經驗教訓學生自己結,以提高學生自身的應試能力。總之一句話,要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

在檢驗複習課的任務是否完成時,我們不僅僅是看課程是否講完,更看中在學生身上真正落實了多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三數學複習成敗的關鍵在落實,教師在學生身上落實了多少,學生就考出多少。我切實了解班情,吃透學生,課堂上控制複習深度,實事求是地把基礎的東西夯實。在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將中職數學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方法落實到學生身上,切實管好基本分,並力爭在這個基本分內不失分。所以基本鎖定客觀題和前三道大題,定出學生的目標是“低檔題得滿分,中檔題得高分,高檔題能得分”。因“3+證書”類聯考選擇題比較多,所以在複習的最後階段,更要強化選擇題的練習,提高選擇題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