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體會:從找尋學習起點開始

——以《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為例

案例背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寫過這樣的一句話:“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這一點”就是所謂的“學習起點”,是指學習者從事新的學習活動時,原有的知識和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度。它分為學習的邏輯起點與現實起點。邏輯起點是指學生按照教材進度,應該具有的知識、技能積累。現實起點是指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經具備的多於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技能積累。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對於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意義重大。

然而在現實的教學當中,教師們往往容易出現依據文本的邏輯起點而忽略現實起點導致的低估學生學習起點,以教師為中心來控制課堂導致的高估學生學習起點或者不分學生的學習差異錯估學生學習起點這些問題。記得區教研員談永康老師曾發表一篇文章,大致就講到自己在上一堂公開課《采蒲台的葦》時,儘管費盡心思進行教學設計,然而因為沒有很細緻地“備學生”,而發出了“只有他一人穿越了這采蒲台的葦”的嘆息。由此足見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至關重要卻存在一定的難度。

此次青年教師教學評比,我有幸獲得一等獎。歸功於前輩們經驗的分享,讓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熟讀成誦,文本細讀的基礎上,我十易其稿,而每一次修改,就是以不斷審視學生學習的起點和學習目標達成之間的距離作為依據的。一次次地重新發現學生,一次次地重新調整設計,一次次地在課堂上真誠對話,目的只有一個:牽著學生的手,一起從他們的起點,走向我們期待的目標。

案例呈現:

師:我們一起來寫課題,注意“基”的第二個豎稍長;“他”第四筆的豎略高;“的”左窄右寬。

生:(書空課題)齊讀課題。

師:(出示高爾基圖片)高爾基是前蘇聯一位偉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師:(出示:栽花 彩霞  臉龐  奼紫嫣紅 休養 探望  愉快  假期)

生:一組開火車讀詞語。

師:誰能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休養和探望?

生:休養是不是療養的意思?探望就是看望的意思吧!

師:是的,有時候我們雖然對一個詞不是很熟悉,但是憑藉對字面的意思可以試著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詞意。(板書:找近義詞)

師:高爾基不愧為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文字耐人尋味。(出示信)讓我們一起看看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

生:默讀書信。

師:信中兩次出現了“美好的東西”,第一次出現的“美好的東西”指的是什麼?為什麼這么理解?

生:這“美好的東西”就是鮮花。中間有個破折號把他們連起來了。

師:標點符號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詞語的意思,比如破折號在這裡就起到了解釋說明的作用。(板書:藉助標點)

師:讀一讀,找一找:課文哪個小節在介紹高爾基的兒子給父親留下鮮花這美好的東西呢?兒子是怎樣留下這美好的東西的?把相關句子用直線劃出來。

生:自主學習第三小節,劃線。

師:交流,出示第三小節,引讀填空:來到爸爸身邊以後,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汗水浸透了衣服,他拿毛巾擦擦,繼續栽花;口乾舌燥時,他倒杯水喝一口,繼續栽花;累得腰酸背痛,他——(預設:用拳頭給自己錘錘背,再繼續栽花)他為什麼“顧不上”休息?

生:因為假期的時間很有限,他想要讓鮮花代替自己多陪伴爸爸一段時間。他希望他離開後,爸爸有鮮花陪伴,心情和身體都能好起來。

師:對,你從這句話的下文找到了一個原因,因為“假期很快過去了”時間很有限。所以要抓緊時間,“顧不上”休息。還有嗎?

生:因為爸爸生病了,如果能聞到花兒芬芳的氣味,或許心情會好一些。身體也會好起來。

師:是啊!你從這句話的上文找到了一個原因,因為他們是來“探望生病的爸爸”的。可見“聯繫上下文”可以幫助我們我們深入地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板書:聯繫上下文)

師:儘管栽花很辛苦,但他一想到自己走後,花兒可以代替自己更長久地陪伴爸爸,為爸爸帶來美好的享受,渾身就充滿了力量。(引讀)如他所願,(出示)“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有(什麼顏色)的(什麼花),有(什麼顏色)的(什麼花),還有(什麼顏色)的(什麼花)。這么多色彩艷麗的花兒匯集在一起,課文中有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