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體會:從找尋學習起點開始

生:奼紫嫣紅

師:知道了奼紫嫣紅的意思,誰知道“奼”“嫣”分別是什麼意思?

生:(茫然)

師:這個時候,你們可以翻開字典,查查看,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

生:查字典。明確字意。

……

師:置身美景之中,高爾基久久不願離開。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理解“說不出”)高爾基是個大作家,最擅長遣詞造句,這時候他為什麼會有“說不出的高興”?

生:說不清楚。

師:那你在生活中有沒有什麼時候也感覺有“說不出的高興”?

生:有!爸爸給家裡買了個新烤箱,媽媽做了很多美味的烤肉給我吃,那時候我有“說不出的高興”。

師:聯繫生活中的相似的感受,你已經理解了這個“說不出的高興”。在這裡就是指發自內心的高興,特別高興。

……

案例反思:

這篇課文是“讀課文,理解詞句”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所以如何交孩子們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是我著力想達成的一個目標。常用的理解詞句的方法主要有:找近義詞,藉助標點,聯繫上下文,查字典和聯繫生活實際。但教育不是告訴孩子答案是什麼,而是啟發他們的求知,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憤者,心求通而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難成之貌。”在他們的“學習起點”給予引導和鼓勵,讓他們自己主動努力去獲取進步。找尋“學習起點”並非易事,但有法可循。

1.觀察分析,理清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低年級的重點是打好基礎,所以識字和書寫自然成了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學生上交的作業,發現他們之間存在著差距。識字方面,有些學生閱讀面較廣,所以識字量很大,生字不教也認識。有些學生識字量很有限,學得比較困難。在寫字方面,絕大多數同學在臨帖的時候能做到筆畫正確,但美觀不足。

基於這些問題,我給他們提了兩個要求:一是課文要熟讀成誦,通過反覆的朗讀來縮小閱讀理解和識字量方面的差距。二是臨帖要細,一看二寫三對比,一個更比一個好。這篇文章中“基”和“他”都是生字,看上去不難,但是書寫起來卻不容易寫好。所以我提示了書寫注意的細節,強調了如果在一個生字中出現很多相同的筆畫,要注意筆畫之間的變化,比如“基”的兩豎和幾個橫,還有平行的筆畫要注意高低的錯落,比如“他”的豎和豎彎鉤,以一個字的教學提示一類字的寫法。

2.採樣調查,探尋最近發展區

當問到學生理解詞意的方法時,他們很茫然,說不出什麼方法,有些同學能說出“查字典”,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又很少用查字典的方法。事實上,這些理解詞意的方法他們在平時的閱讀理解中多多少少已經在使用了,只是沒有歸納總結。

所以在今天的課堂上,我聯繫文本,設計了一些環節:比如檢查預習,讀詞語的時候讓他們給兩個詞找近義詞;在“美好的東西——鮮花”這裡,讓他們關註標點;在理解“顧不上”時,引導他們聯繫上下文;理解“奼紫嫣紅”的時候,雖然知道了詞語的大意,但精益求精,讓他們查字典明確關鍵字的含義;在理解“說不出的高興”時,讓他們自己嘗試聯繫生活中相似的感受和精力理解。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的挑戰,我們一起總結出理解詞意的幾種方法,呈現在板書上。經過這樣的操練,相信學生對於理解詞意的方法掌握得比較紮實了。

3.靈活預設,應變課堂的生成

不同的學生基礎不同,面對問題的反應也就不一樣。這篇課文的一個難點在於學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你給人們留下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這句話的含義。有些聰明的孩子或許明白第二個“美好的東西”的內涵是什麼,但有些孩子可能似懂非懂。所以在預設上應該靈活,寬容孩子之間的差距。

為了讓他們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特意提前兩天讓他們為身邊的人做一件“自認為美好的事情”,我自己也做了一件我認為美好的事情——布置教室。當我花了周末兩天的時間,獨自完成整間教室的布置時,雖然很累,但是一想到孩子們驚喜的表情,就覺得很開心,累也值得。結果果然如此!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鋪墊,所以在理解第二個“美好的東西”時,有些孩子說出了當他幫媽媽做家務被媽媽表揚很開心,還有同學說幫生病的同學盛飯,感覺自己幫助了別人,別人很開心,自己也很開心。當然有個別學生說的還是具體的一些美好的事物,但當他們聽到別人的回答,也會恍然大悟地點頭認可。當然,深刻的道理他們說不出來,還需要老師的點撥,才會明白人世間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它不只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美好事物,更包含所有真、善、美的思想、行為和舉動。他可以是一個善意的微笑、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句貼心的安慰、一次樂於助人的舉動。